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编 号: 37302 摄影作者: 文件名:F07c0402.jpg 文件大小:21K 高 X 宽:283 X 253 说明:F07c0402.…[全文]
虎子,本为溺器,即为盛装小便之用的器物。当然,这种虎子仅为男性专用之物。如此不洁之物怎可入藏?后听文物专家告之,这才知晓,许多出土于古墓之中的虎子是专为陪葬而烧制的,并没有…[全文]
编 号: 37887 摄影作者: 文件名:F28c0805.jpg 文件大小:16K 高 X 宽:283 X 264 说明:F28c0805.…[全文]
这件小陶环白陶质,生坑,完整。外径3.9厘米,内径1.5厘米,好径1.2厘米,厚0.4厘米,内外沿微凸边廓。两面均满饰卷云纹,总体光滑,偶见小砂孔。 据《尔雅·释器》…[全文]
图真合刷花《三阳开泰图》冬瓜罐,高27厘米,最大围7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20厘米。敛口,圆鼓腹,白胎,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白釉。此图以山间小溪旁边三只羊为主题,白羊静…[全文]
元代香炉不脱宋代风尚,以中小型为主,在新出的样式中,最有创意的为悬足香炉,它在原有三足基础上,于器底多加一个圈足,使得胫部的承足因高于圈足而呈悬空状,故被称为悬足炉。笔者的…[全文]
三足筒式炉源于战国至两汉期间的酒具青铜樽,青铜樽本有盖、双铺首耳环及三熊足,至明中期已简化为三足筒式炉,并且在用途上从酒具变作香炉。 此炉高8厘米,口径和底径均12.…[全文]
淮安的瓷友老朱,收集了大量明清的青花瓷片,他将瓷片按纹饰画意,分别装镶在泡沫塑料板上,做成“瓷片册页”,其中有“百美图”、“百子图”、“百福图”等等。猪年将至,他们想在明代…[全文]
1997年冬,笔者在西安古玩市场上买到一只青花莲子罐。这只莲子罐破得厉害,口、颈及上腹部碎裂成八片,用几十枚铜扒钉锔合。颈下肩部暗刻一圈蔓草纹,胫根部暗刻双旋纹一周。颈部用…[全文]
夏 菱纹鼎 高20cm;口径15.3cm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藏品[全文]
中国古代青铜镜上出现铭文,其年代大约在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在考古学术界,倾向于西汉早期的占多数。这是因为西汉早期有铭文的青铜镜虽罕有,偶尔尚可一见,战国时期有铭文的青铜镜,…[全文]
主持人:两千多年前,在云南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亘古的谜。新中国成…[全文]
鸟纽铜盖鼎(春秋时期) 1971年出土于铜陵火车站基建工地。通高27.1匣米、口径13.9匣米,球腹蹄足,腹饰蟠虺纹和弦纹,并有对称两扉楼间隔,环形双耳,耳作双角兽面…[全文]
素面纹盉(春秋时期) 1991年出上于铜陵市郊谢垅,通高21厘米,口径14.5厘米。敞口袋足,上部呈盆状,下部鬲形,流短, 呈卷曲状,分两节铸造,上有连接插孔。[全文]
窃曲纹甗(春秋时期) 1956年出土于铜陵市区杨家山。甑高27厘米,口径36匣米,鬲高28厘米。甑鬲分体,甑直口折唇、索状双耳,腹饰一周窃曲纹,上下各有—道弘纹,甑底…[全文]
饕餮纹斝(商代前期) 饕餮纹爵和饕餮纹斝1983年月12月出土于铜陵县古湖乡童墩村,是铜陵,也是整个皖南地区迄今发现的两件年代最早的珍贵文物之一。爵为直壁平底,菌形单…[全文]
鸟纹铜尊(宋代) 铜陵市文物管理所1981年征集。该尊器体圆形,表面呈黑色,通高40.9厘米,口径20.8厘米,大口外侈,方唇圆滑,长颈,鼓腹,高圈足。肩部饰一周鸟纹…[全文]
兽足弦纹甗(西周) 1991年出土于铜陵县顺安镇,甗、鬲连体,中间无箅, 侈口,长方形双耳立于口沿。甗口高大腹深,腹饰雨花弦纹,鬲分档三柱足,足饰兽面纹由有两道箍形圈…[全文]
先秦时期铜陵已是长江流域著名的产铜区,地理上又处在吴头楚尾,故而—直是吴楚战争频繁之地。近年来的考占发掘中,陆续出土了30多件青铜兵器,主要为剑、矛、戈、镞等,时代为春秋到…[全文]
在近些年的考古发掘中,铜陵地区已陆续发现10多件铜铙和甬钟,分别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墓葬和窖藏,钟体大都较小,并且不成组。1993年2月在铜陵县董店镇双龙村西冲又发现了五件形休…[全文]
1981年出土于铜陵县钟鸣镇。通高51厘米,口径44厘米,敞口平沿,方唇鼓腹,沿上双立耳外侈,三蹄足。腹部雕饰兽面纹一周,共三组,中间用扉棱间隔,足膝部有两道箍形圈饰。全器…[全文]
八十年代初出土于铜陵县顺安镇。残破,大口沿外撇。束颈有肩,腹两侧有一对称龙首耳,呈扁状环体,腹部圜收成平底,其下有短圈足外撇。近肩腹部有三圈突弦纹,腹部饰一周鸟纹,下部饰一…[全文]
1989年7月出土于铜陵市郊谢垅。通高11厘米,流至尾长42厘米。匜的形状似瓢,呈椭圆形,平沿折唇,三蹄足,无盖。流口下沿有一个小钩形状突出,腹部饰一周环带状蟠螭纹,鋬为平…[全文]
1990年出土于铜陵机车工厂工地。通高15.3厘米、口径14.6厘米。该鼎平口折唇、直耳浅腹,腹饰变形窃曲纹三组,中间为蝶形纹饰间隔,三蹄足,该鼎同铜陵市郊谢垅出土的窃曲纹鼎相似。[全文]
1991年11月,铜陵市文管所征集。长柄圆斗,斗为平底敞口,内径11.5米,柄长26厘米,斗与柄连接处为葵形花边。[全文]
一对活泼可爱的娃娃系若肚兜,一手拿着芭蕉扇,一手紧握金元宝,呈现出调皮嘻闹的神态,欢乐祥和的气氛。经过巧妙组合,两个娃娃转化成四童戏耍,意趣盎然,惹人痛爱。在静态中,通过孩…[全文]
在欣赏举世闻名的战国曾侯乙编钟演奏时,人们无不流露出惊奇和感叹:悠扬的旋律,美妙的乐章,竟出自埋藏地下2400多年的青铜乐器,了不起!然而,更令人惊叹的还有安徽出土的另一种…[全文]
十字洞腹方卣,通高34.5cm,口径6.6cm,重3.54kg. 卣圆口微侈,长颈,方腹,圈足。有盖,盖钮作立鸟状。卣肩两侧各铸一浮雕卧鸟,双鸟背向,尾上卷与卣的提梁…[全文]
从千古流传的成语“美玉人生”,“美玉无瑕”,“金玉奇缘”来看“玉”的高雅气质已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玉石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语言符号体现了人们的思…[全文]
在中国玉一般和美好联系在一起。你看形容人的相貌有“花容玉貌,如花似玉,亭亭玉立,珠圆玉润,即使世说新语中稽康喝醉了都要说如玉山倒。(嵇叔业之为人也,宕宕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