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彩绘红陶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 号: 37302

 

  摄影作者:

 

  文件名:F07c0402.jpg

 

  文件大小:21K

 

  高 X 宽:283 X 253

 

  说明:F07c0402.jpg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改变自然性质的重要工艺创造,也是记录他们生产、生活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古代遗存的各类陶器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难以解释或无法破译的神秘纹样、文字和图形等。笔者收藏的一件大汶口文化类型彩绘红陶壶(见图),长颈翻唇扁圆口,鼓腹平底,且腹、背两面开光,均以较多水浪纹和浅浮雕技艺堆塑出一些让人难以辨识的“神秘”图纹。为了解读这些图纹,着实让笔者很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最近才无意中发现:它竟然是一个“外星人”的面部造像!

 

  该壶高19厘米,宽15.5厘米,厚8.5厘米。胎体为泥质,完全用手工制作并经修整,中心构图高14厘米,宽11厘米。其面部为“申”字型,两头尖、中间宽;额头及面部塌陷;眉骨和颧骨突出;两眼呈圆珠状凸起,周边以三角纹框定;塌鼻梁分三节微突,鼻翼成两瓣状,其下为鸟喙形上唇;上唇两侧由中而外向上扬起再向下弯曲,口腔内外塑水纹或草纹,其下方塑两只相向长耳玉兔。额部中间塑一中间起筋并有斜划纹、水浪纹的羽状物,眉部以水浪形塑向上向内翻卷的眉纹或角纹。壶的两肩各捏塑俯卧状头下尾上的象耳。全壶挂白色陶衣并涂红彩,开光地划刻竖纹和斜竖纹,开光边沿,羽状物起筋,口腔内外水纹或草纹均涂绿彩。因该壶为早年出土物,原有红绿彩已呈赭红,墨绿色并有大面积脱落,从而失去原有艳丽风采。据此推断,该壶本为盛水器,因其吸水性强,彩绘易脱落等而改作“祭器”,故早年使用痕迹不明显。该壶造型古朴典雅,浮雕图纹娴熟生动,实为四千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红陶经典之作。

 

  这件古陶壶经历四千多年而完整现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它不仅昭示了人类历史有一个“陶文”时代,而且客观地印证了新石器时代人类高超的造型和陶塑技艺。故而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和科研价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