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琮式瓶

      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琮式瓶是仿照周代玉琮外型并加了圈足和底而成,南宋时期的官窑与龙泉窑有烧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良渚文化晚期方柱形玉琮 江苏草鞋山出土
  
  宋代仿古之风盛行,且手工业繁荣和程朱理学文化氛围浓厚,为工匠造物提供了审美观念引导,器物的造就汇聚了文人与民间的情趣与巧思。琮,最早出现于《周礼》、《仪礼》,具礼玉、瑞玉的功能含义。《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仪礼·聘礼》:“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说文解字》释曰:“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白虎通德论 文质》释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内圆象阳,外直为阴”。其中“玄”释为“方”,也就是说琮的形状是外方内圆,器身如同齿状。玉琮的功能用途有多种解释,主流的观点是玉琮是远古时代巫师祭祀神明祖先的用玉,两周时期更多的用作敛尸、安葬。但是玉琮一直延续着礼玉、瑞玉的含义。
  
  儒家对玉重视,玉是承载儒家仁德思想之器,也是儒家君子的象征。君子以玉比德,更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讲究,玉的文化属性已经远远超过其物质属性。瓷器在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尚玉倾向,原因是多方面的,瓷器烧制技术的改良,使得瓷器进一步向高温、精细、润泽方面发展,烧制者也有意烧制类玉的瓷器,这样既弥补玉器的不足,也满足人们的爱玉之心。越窑青瓷被陆羽称为“越瓷如玉”,景德镇青白瓷有“颜色比琼玖”。在程朱新儒学盛行、士阶层地位得到极大提升的宋代,追求温润、淡雅的审美文化成为主流。因此温润的玉质最是符合此时的社会审美趣味,同时也影响器物造型方面的仿玉器之风,琮式瓶便是其中的代表器型。就已知的资料来看,宋代琮式瓶存世数量较少,其中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卫德基金会、台北故宫各收藏一件官窑琮式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龙泉窑青釉琮式瓶。此件龙泉窑琮式瓶高25.2cm,口径6.2cm,足径6cm,方形直腹,四面各以凸起横竖线纹装饰,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光亮,开细碎片纹。与前三件管窑琮式瓶存在明显区别,龙泉窑琮式瓶的瓶口处有一段短束颈,而且没有大英的凹凸清晰,又比东京博物馆的横线纹饰密集,是龙泉窑烧造较普遍的瓶式。2006年北京瀚海的春拍中,以275万元成交过一件南宋龙泉窑琮式瓶(图6)。釉色厚腻、线条清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龙泉琮式瓶在形态上相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后的琮式瓶在造型上不断变化,出现新式琮式瓶。如图7所示,明代龙泉窑青瓷连座琮式瓶,于1980年7月龙泉市道太乡龚村明正德十三年(1518)墓葬出土。该瓶高14.5cm,上部仿玉琮式,底部作方形须弥座。琮式瓶没有座,连座琮式瓶是元明时期龙泉窑特有的产品,迄今所见器高者也只有20余厘米。直到清中后期琮式瓶发生较大革新,即“八卦瓶”出现。
  
  琮式瓶的创烧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又是从细节处表达宋代尚古崇儒的文化氛围。瓷器在具备了玉的特征之后,也进一步吸收了玉器的精神内涵,潜在地延续玉的品质。宋瓷在原本玉德的基础上更突出了质朴的品性和幽远的意境。


责任编辑:朝阳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