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周 兽面纹方彝 高32.6cm 青铜方彝,古代的盛酒器。彝,青铜礼器的通称。《尔雅·释器》:“彝、卣、,器也。”在古籍中未见以方彝为礼器的名称,宋人以这类器形体作…[全文]
蝉纹觯,西周早期,高14cm,口径7cm—10.5cm. 觯撇口,束颈,扁圆腹,圈足。 器身自上而下装饰多层纹饰:颈部饰蝉纹,颈下为一圈蜗身兽纹,腹部及以下分饰…[全文]
四山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3.9cm,重127g. 铜镜细卷缘,弦钮,方钮座。钮座四角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子,相对应的近边缘处各饰四瓣花一朵,将镜面分成四等分,“山”字均…[全文]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74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 通高48.9厘米灯盘径23.7厘米 此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跽坐…[全文]
面纹斝,商早期,高25cm,口径18cm. 此斝颈口侈大,口沿处有两根立柱,立柱顶端饰火纹,颈腹分段,颈部下端环饰兽面纹,腹部呈圆弧状鼓出,弧形单柄,平底,三角形锥状…[全文]
中国是个赏玉的大国。考古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古代三大玉器产地之一(另两个产地为新西兰和中南美),而论其工艺发展之悠久和精美,则尤以我国为首。 我国最早的史前玉器艺术是依赖…[全文]
中国的玉器历史绵亘七千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琢玉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这其中以太湖流域、辽河流域出土的玉器最为瞩目。1986年余杭反山良渚M12出土的这件玉琮,高8.8、宽17.1-17.6厘米,纹饰繁缛,体形硕大,重达6500克,号称“琮…[全文]
市场上各种琳琅满目的珠宝玉石中,翡翠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民间最受欢迎的珍贵玉石,价值甚至超过了和田玉。翡翠作为玉石中的后起之秀,从它的玉质和经济价值而言,无疑已成为“玉石之冠…[全文]
玩赏古玉,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倘只凭感觉,极易上当购入伪品,不妨在内行朋友的指导下,从以下六方面入手,仔细鉴别比较,方能渐渐入门: 第一,质地:“质”是指玉材…[全文]
关于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之间的“狸猫换太子”,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即使市场价相差巨大,商家们还是敢明目张胆地用越南黄花梨冒充海南黄花梨,这之中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命名的问…[全文]
“新疆的和阗美玉是中国玉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代表了中国玉文化体系建立发展的过程,是名副其实的玉中极品。”参加日前举行的二00一年新疆且末中国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全文]
出土古玉的色沁除了大坑人工浇灌的水银沁和土中自然水银沁使玉器表面形成黑漆古外、还有土斑、石灰沁、地火沁、血沁(不一定红色)、铜锈沁等多种颜色。在生坑时玉肌理的色沁很难看出,…[全文]
中国有东主玉国”之称。有学者认为,在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这间应有个玉器时代,此说虽有争论,但玉器因其制作之精美,地位之独特,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是无…[全文]
大凡卖玉器的人,能把玉文化说得头头是道已是很不易的事了,因为玉里面的东西本来就十分复杂,从古到今几千年,说起来自然不易。古玩城的张柏林一开口就真的让我吃了一惊,他说玉和别人…[全文]
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它又有着无限的生命力,2008年北京奥运徽宝就是古老的玉文化传统与当代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相结合的杰出作品,也是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玉文…[全文]
(1)玉,在我国古代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古人判别玉石以质地、色泽为准,但因时代不同,其标准很不一致,名称也各异,致使后人很难理解其…[全文]
和田玉无论如何造假,总还有让人识破的地方。比如从皮色及滚料识别入手,当可窥见一二。 一、活皮。真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全文]
一块出土的古玉,埋藏中因地壳变动或人为的原因,使其残破缺损,市场叫不上好价。有人便想出招数,把残破的古玉器利用其古旧的玉质,改制成其他的古玉件,以售天价。比如一块出土的玉璧…[全文]
笔者在主编《上海民间藏馆》一书时,走访了上海著名古玩收藏鉴赏家沈胜利先生的“鉴古精舍”,一眼便被沈先生收藏的一座巨大的清代青金石山子“达摩渡江”所吸引 见图 .该作品构思巧…[全文]
瓷器的器型、烧制工艺、纹饰等是历代文化艺术的结晶。历代仿制、作伪之风之所以盛行,究其原因,一为赏古悦旧,一为利之所趋。瓷器作伪的手法很多,而其仿制水平也很精湛,几可乱真。因…[全文]
唐代青绿釉贴花纹陶豆钵 唐代初年,中国的文化精神由魏晋,南北朝的虚实转入唐代的壮实。学术方面的发展也由玄学转化为经学,这种虚实相间的精神表现,直接的影响了陶瓷艺术上的…[全文]
对于初入收藏圈的爱好者鉴别古瓷的“五步法”: 一看器形。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如宋代白瓷碗,敞口平底…[全文]
世界瓷器的发源地在中国,而越州是中国瓷器发祥地之一。越州窑简称越窑,其中心窑场在浙江上虞和上林湖地区 现在属慈溪市 .这个地方是古越人居住地,周代属越国,秦汉以后属会稽县,…[全文]
一、“福山寿海”金彩碗 图1、2 :高6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3.8厘米,窄玉璧底足,斗笠形,胎骨灰白。全器内外均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见有部分聚釉现象,釉面黑而光…[全文]
去年,一友人到欧洲考察,在比利时有幸收藏到一件中国晚清光绪青花折腰盖碗。当时,友人特别的兴奋。这件盖碗之所以能够吸引藏家的浓厚兴趣,缘于器物本身通体满绘着优美的青花写就的中…[全文]
熊希龄曾在1913年7月被袁世凯任命为国务总理,后以实业、教育与慈善事业为己任,是一个颇为传奇的人物。光绪年间他作为随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参赞官之一,东渡扶桑,回国后即向湖广总…[全文]
玉壶春瓶,系古人的实用酒器。“玉壶春瓶”四字,指的就是用玉壶去买“春”(“春”系指酒),玉壶春瓶,因此得名。 这里介绍的是一件明代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见图),高32…[全文]
砚,俗称砚台、砚瓦,磨墨器具。作为华夏文房四宝之一,唐代以前多用瓦砚,以后通用石砚,仍沿称砚瓦。砚既是磨墨写字的实用品,又是可以观赏把玩的文案清玩,历来为文人墨客青睐,唐诗…[全文]
宋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较高的地位和较好的升值空间,可以说一片不易得,一件更难求。瓶与“平”同音,取其谐音“平”寓意平安。早期的陶瓷瓶多为尖底圆腹细颈,肩上有供穿绳用的耳或…[全文]
汪野亭(1884 1942年),名平,字野亭,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民国著名瓷绘家,系珠山八友之一。师从潘宇、张晓耕,初习绘花鸟,后专攻山水。临摹“元四家”、“清四王”。早…[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