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玉礼器
2018-03-01 14:12:26 来源:千龙新闻网 已浏览次
大凡卖玉器的人,能把玉文化说得头头是道已是很不易的事了,因为玉里面的东西本来就十分复杂,从古到今几千年,说起来自然不易。古玩城的张柏林一开口就真的让我吃了一惊,他说玉和别人不同的是,他的记忆。人家说玉器,大都是白话,再加上点戏说。他张柏林则是一上来就是一段《史记·吕不韦传》:“濮阳人吕不韦贾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这一段不是《史记》的正文而是《史记三家注》的注文。可见他读书仔细。他说:“玉器生意在吕不韦的时代就已经挺火了。吕不韦其实就是一个玉器商人。”
接下来他又是一段《汉书·食货志》:“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玉器其实是一种礼器,在从前它是一种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的象征。
在人类早期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各式各样的“彩石”。当时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于是就认为这种美石就是山川之精华,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它常常被用来当作氏族的图腾物。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石头具有通灵性的特征,所以它就成了氏族首领们常常佩带的标志,同时人们还用它作祭祀祖先、祭神的礼仪用品。《周礼》上对这种用于礼器的玉器记载得很详细,玉礼器六种,这六种玉礼器在礼乐活动中是权力和等级的标志。说几个简单的例子:
玉雕神像,它是原始社会氏族图腾的崇拜物,它是被神化的祖先、氏族英雄或首领以及动物。红山文化当中有猪龙、鹄、燕;良渚文化当中有透雕人首牌饰,龙山文化当中有神人面玉人佩。
人们都知道的璧:它起源很早,最初它的形状是圆形扁平体、中间挖空。圆形璧面人们叫它为“肉”,中心的那个洞人们就叫它“好”。肉大于好的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璧。它的设计是按照天圆地方观念来的,还是《周礼》上说,它是祭天用的玉礼器。它实际上还是权力的象征。璧分拱璧、系璧两种。
拱璧这一类里面包括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用青色玉制成,以此与天空的颜色相配。“苍璧礼天”,它是过去天子用来礼天的玉器。谷璧,它的璧面雕有饱满的谷钉,用以表达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期望。蒲璧,璧面蒲后为瑞草,象征草木繁茂,欣欣向荣。
系璧,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挂件,它的形式比较的小巧,用作佩饰,挂于腰部。汉代以后,玉璧慢慢地就衰落了。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璧和璜等组合在一起的“组佩”,成为了后来重要礼仪佩饰,一直传到后来。
再举一个例子圭,这东西最早出现在山东龙山文化中,也是《周礼》上说它是用来祭祀东方方位神的玉礼器,也可以用来作等级差别的标志“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持信圭、伯执躬圭”。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到了商代玉圭变成了扁长条形,方首钝刃,通体磨光,有的还刻有精细纹或绘有朱色条带,这种形式的圭到东周时成为典型。《说文解字》上解释“圭”说它是:“瑞玉也,上圆下方,圭以封诸侯”。到了明清两代人们开始根据记载中汉代圭的式样进行仿制,清代乾隆时达到高峰。
看来张先生的确是爱玉,他说他跟玉打交道已经打了近三十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尼克松访华前,在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下成立了一个关于玉的学习班,当时学习班一共有102人,张柏林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从那时起他就对玉对玉器产生了兴趣,从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现在他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玉和玉器了。应该说在这里他算是行家,做生意不仅是要卖玉,而且还要传播“咱们中国古老的玉文化,咱们中国不是礼仪之邦吗?玉礼器不就是她的一个标志吗?”经营玉是要有玉一样的品格和品位的。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