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出现在西汉时期,盛于东汉。有史料记载,汉光武帝曾将烫画列为贡品。东汉以后,几经兴衰,曾一度失传,直到清代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遂得以流传。 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全文]
“葫芦”谐音“福禄”,是中国人最美好的祈愿。葫芦是中国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葫芦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葫芦烙画又称“火绘葫芦”,是以烙痕代替笔墨,在葫芦表面上作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全文]
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伏羲考》中论证指出,说伏羲、盘古均为葫芦的拟人化。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匏析氏”,就是“匏析成瓢”的意思。在陶器发明之前,寻找合适的专用取水用具是汉族先民们急于解决的大问题。汉族先民可能会尝试着用各种瓜皮取水,在一代又一…[全文]
葫芦是远古社会先民的重要食物和实用器物。考古出土的众多的葫芦形陶器物中,有些葫芦陶器的底部比较尖,显然不是为了实用目的,而是寄托了人们某种意识的器物。在远古神话中,葫芦具有帮助人类躲避灾难、沟通现实与彼岸的功能,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以…[全文]
惩治腐败、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是我党在政权建设中的一贯要求,它是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保证。即使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也注重吏治的清明。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等,都有一批清正廉洁的官吏以…[全文]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二日 周易精进会 说到“随”卦,一般都会提起春秋时鲁成公之母穆姜的例子 《左传》襄公九年记载穆姜因与叔孙侨如私通,阴谋借晋国之力除掉季文子,失败后,被贬进东宫前,算了一卦,遇“艮”之“随”,史官推断说:“随,…[全文]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二日,礼记速读 2.24 内容:礼记-乐记第十九,自“故曰:乐者,乐也”章起,至“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章止。 “存天理,灭人欲”,此为朱熹理学的重要观点之一,亦是今人误解并诟病儒家的重要“证据”。 …[全文]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四日 庄子品读 昨晚读书会读庄子,其中《列御寇》的故事蛮有意思。 列御寇去齐国,走到中途就慌慌张张回来了。伯昏瞀人(一个眼睛不好的隐者)就问他为什么,列御寇说,哎呀,他们太把我当回事儿了。“吾嘗食於十浆,而五…[全文]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二日(周日)第二百二十二次活动(礼记)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关键战役。当这场战役取得胜利以后,周武王就将胜利的喜讯焚柴祭告上天,祭告土神,祭告随军而行的祖先神主、接着又率领天下诸侯回到周都,在周人的祖庙里,手捧祭品…[全文]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孟子》 二零零五年四月十一日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於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