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在讲仁的这样一个语境当中,忽然插上一段关于礼的问题,看起来很突兀。其实并不突兀,因为仁者必然会守礼,必然懂得谦让。孔子这里面就是在讲,一个国家,它的运作最主要的不是靠它的刑法,不是…[全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同样,这一句也没有任何的道德批判的意义在其内,孔子实际上是非常宽容的,如果说,我们就是说只有明白道义的才是君子,只要一追求利的,就是小人,这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杀人,这不是孔子的思想。文革的时候,“狠斗私字…[全文]
由于儒学自己整个系统也有问题,系统的问题——烦琐、没有与时俱进,所以儒学的整个的我们所谓讲的道统面临着割断的危险。另外到了唐宋以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常快,物质的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所以这些问题对整个社…[全文]
但是到了近代,儒学碰到了一个很大的一个危机。 五四运动的时候,开始了新文化运动,有李大钊、胡适之他们这些人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这样一个口号。比如,他们提倡白话文,反对,或者把文言文取消,…[全文]
我们怎么样跳出历史的局限性来重新审视儒家的价值观呢?我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告诉大家,我们以前为什么要批判它?其实我们不理解,我们错误地理解了它。 比如,宋明儒学中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一直被批判,认为这句话是禁欲主…[全文]
大家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我国古代儒家的经典篇章——《大学》。 儒家思想有一个特点,它不太像道家思想,不太像佛家思想,它想通过一种改造现实,改善现实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人格完善,用古语说就是“成己成物”。一方面要改造现…[全文]
韩元茗:刚才上一讲给大家讲了一下易学的简要的发展过程,叫“《易》经三圣,世历三古”。《周易》里面它有强大的对天地、日月、万事万物的一种总结,总结的是什么?是规律。 我们现在提倡一个观点,比如说像王阳明思想,心学领域,他就在谈我们现在这个社…[全文]
彭林:各位朋友,这是我第一次做客腾讯网,所以一进来到处看到都特别新鲜。首先非常感谢诸位抽出宝贵的时间坐在这里,跟我就“礼乐人生”这样一个话题来做交流。 这个“礼乐人生”是我的第一本讲演集的书名,当时中华书局出的。这四个字是从钱先生的一篇讲…[全文]
这个时候,我们的儒家开始关注我们人的成长和发展。那么我们读《论语》,孔子那么好的学问非常不幸,春秋末世,我们看司马迁的《史记》,我现在记不太清了,叫做什么亡国三十六,消灭的国家多少,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天下大乱,这人哪都不像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