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一般是指周朝贵族需要掌握的六门技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指礼节,有点像德育;乐是指音乐,现在时兴学钢琴,大概也算乐的教育吧;射,是指射箭,在当今社会不见了;御,就是驾车,搁现在,就是考驾证;书,即文学、书法等,包括阅读写作能…[全文]
貂蝉可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位歌妓。《三国演义》里的貂蝉只是个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事实上,貂蝉本是一套饰品:貂指貂尾,蝉指附蝉。 貂尾做饰品,由来已久。战国时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曾让麾下大将把貂尾缝在头盔上。到了秦朝,秦始皇延续…[全文]
我们在电视上可以看到20世纪的欧洲人平时会拄着一根手杖,但其实身体并无残疾,只是将手杖当作绅士的装饰品,象征着他们上等人的地位。后来欧风东渐,摩登的中国人也跟着学起来,我们…[全文]
羊年谈羊,总绕不过一个吃字。——不错,“羊大为美”“羊言为善”“羊鱼为鲜”“羊食为养”,居然全离不开吃! “羊大为美”是说羊大则肥、肥则味美。“羊鱼为鲜”是说羊和鱼在食物中最为鲜美。“羊食为养”则说羊肉营养丰富,极具养生之效——繁体的“养…[全文]
关于宣纸的由来,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全文]
自百年前的所谓“新文化”运动开始,传统的帝王社会就被一些文人打上了“专制”的烙印。近六十余年来,更是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华传统。与之配合的文艺影视作品中,也时常把中国传统社会描绘成一副,帝王高高在上、为所欲为,群臣战战兢兢、唯命是从的“模…[全文]
《輶軒语》之《学究语》(塾师须知) 一、通经 ○读经宜读全本。 《周礼》、《礼记》、《左传》断不可删,即鲁钝者亦须买全本,就其上钩乙选读,日后尚可寻检寓目,不然,终身不知此经有几卷矣。 ○解经宜先识字。(字书、韵书之学,经学家谓之小…[全文]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堂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叫《君子》,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子们养成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人格境界,为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慕,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的脊梁,挺立着中国人的精气神。…[全文]
中华民族是个对文化有敬畏之心的民族,有文化的人敬畏文化,没文化的人也敬畏文化。 我的姥爷不识字,但认识“李玉福”这三个字,那是他的名字,在世的时生产队发口粮,他从花名册上要找到自己,就必须学会认识自己的名字,后来还刻了一枚手戳,这枚手戳是…[全文]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开创了以文化教养引领社会风尚的文明之路。这种文明之路的内核是以仁爱为基础的和平之路。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文化教养的表现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