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之木尝美矣——读孟子告子篇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於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孟子》 二零零五年四月十一日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於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此为孟子卷二十三开篇之言,译成白话便是,孟子说:“齐国东南牛山的树木曾经很茂盛的啊,可因为在大国之郊野,斧斤时时砍伐之,还能保持茂盛吗?牛山之木当然也有日夜生长,雨露滋润,奈何牛羊放牧践踏其间,久而久之便成了光秃秃的牛山。人见其光秃秃的模样,以为牛山未尝有材未尝有美,这岂是牛山本来的样子呢?”
这是孟子在与告子短兵相接辩论人性,将告子的人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一一击破之后,所做的接续论证。文字高妙,论证简洁,讲出了世间万物皆需滋养的道理,万物皆需要滋养,那么人性的善呢? 仁义呢?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落回到了人的身上, 仁义又岂能无端生长?人性中的善也需要时时滋养,耐不得“斧斤旦旦而伐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类比,也是 非常现实的描述,适用于所有时代。人心之中,夜深人静偶然一念之为仁,白天在世俗生活中一滚(旦昼之所为)很容易便消磨光了。日复一日,心中常常被旦昼之所为占据侵扰,仁义之心时在时不在,没有滋养,在也只是一瞬。这便是孟子所言的放心,所谓“ 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心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那要怎么样去将其求回来,或者说怎么“养”呢?
则是孟子引孔子曰:“ 操则存,舍则亡 ”,操便是操守操持,不舍弃。 在普通是非层面的对立的善恶之上,人性中有着更高层次的善,心之四端,皆为内,是进是退,则尽在己。对于哲学层面的善恶,需要更加细致的解释和论证,不敢多言。若 对于自己和读书会众友而言,小子尝试解之,“操则存,舍则亡”,便是一句话:“坚持学习而已”。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与诸君共勉。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