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庄子眼中的贫与达

什么是庄子子眼中的贫或达?在《庄子. 山木》中,身穿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脚穿用麻丝捆绑的鞋子的庄子对魏王说“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那意思是说“我这是贫穷,不是困顿。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那才是困顿。衣服坏了鞋子破了,是贫穷,而不是困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庄子品读 二零一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三十三回

 

      什么是庄子子眼中的贫或达?在《庄子. 山木》中,身穿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脚穿用麻丝捆绑的鞋子的庄子对魏王说“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那意思是说“我这是贫穷,不是困顿。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那才是困顿。衣服坏了鞋子破了,是贫穷,而不是困顿。”

 

      这次我们学习的庄子外篇《让王》中,各种安贫乐道的人物登场。身居环堵之室的原宪说:“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困于陈蔡的孔子说“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可见在庄子眼中,衣着的褴褛,居室的简陋,即使身陷囹圄,这些物质匮乏的贫,都不会对心中怀有道德的人造成困惑,不能使他们困顿在当前的环境之下。累物伤身的“达”尤被重生轻利的庄子所不耻。正所谓是“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对真正得道的人,穷和通,贫和达,好比四季寒暑变化交替一样自然,只有真正通达于道才叫达。而“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