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压手杯,如图1所示。压手杯式样精妙,弥足珍贵。其珍贵之处,关键是它的杯式,即器型和尺寸。有了这种器型和尺寸,才可以达到将其握于手中则切合于手心,执于手中则恰…[全文]
这件青花帽筒与众不同,颇有传统水墨画韵味。“此类黑青花瓷,系窑内还原气氛不足所致。但不能排除故意为之的可能性,让青花在釉下呈现出中国传统画的艺术效果。当然,难违的是天意,故…[全文]
这件剔花壶长颈、撇口、乳状短流,梨式圆腹,矮圈足,曲柄连接肩与颈。壶高15.5厘米。整个造型圆润精美、庄重典雅,其流、口、柄、腹、底的尺寸与衔接都恰到好处,增减分毫而面目全…[全文]
书名:《古陶瓷鉴定学·总论卷》 作者:毛晓沪 著 陶瓷器的生产离不开工艺,也离不开后天环境对它的影响,不同的工艺会在它身上留下不同的印记,不同的保存环境…[全文]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不在于有釉没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汉代琉璃釉器(俗称:汉绿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称:唐三彩)等等。瓷器也可以无釉,如白瓷素胎器,由于质地洁白细腻,所以没有人…[全文]
初涉古陶瓷天地的投资者,一定会对“陶”和“瓷”的概念及其区分感到困惑。下面就从专业角度来区别“陶”和“瓷”之间的区别: 陶器,是指用粘土烧制而成的器皿,属新石器时…[全文]
瓷器,无疑是近年来在收藏市场升值较快的品种之一。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只有看热闹的分了。那如何才能从中寻找到瓷器收藏的乐趣呢?其实收藏瓷片无疑是一个途径。 从目前…[全文]
汝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因为窑址在现今河南临汝县境内,宋时属汝州,故名。 据考证,汝窑是在北宋元礻右初年继定窑之后为烧制宫廷瓷而建立的,当时烧造的产品,胎骨呈…[全文]
很多朋友包括我们同行都曾谈论过一个话题:陶瓷最难鉴定也最容易鉴定。如今,这种说法又变了:陶瓷最难看了,书画最容易鉴定。因为书画家每个人的风格比较单一,虽然有模仿,但还是局限…[全文]
我国陶瓷制造历史悠久,每个时期的陶瓷在胎质、器型、釉色、色彩、装饰、款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对每一件陶瓷器,收藏者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辨别: 1.器型。…[全文]
清乾隆五彩在当时虽不算最名贵的瓷彩,但由于清三代瓷器工艺普遍精湛,因而它们在中国瓷品收藏历史上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如果有幸觅得存世极少的孤品,价格会因此连翻好几倍。 …[全文]
购买古董的时候鉴别古董的真假好坏,可以试试藏家们自创的“六看鉴别法”—— 一看造型。古瓷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造型的,有的时候从器形就可以判断出大致是什么时代的瓷…[全文]
人真的很奇妙,打动你的总是一些微乎其微的东西,只因为它真实的感觉。古人描写和田玉的诗作不尽,可我总觉得中间隔着一堵墙,那叫距离感。也许是我没有的“亲历”总让我有一种旁观者的…[全文]
商代过后,就是周。周代分为西周、东周。过去说东周,一般都说成春秋战国。我们讲个简单的知识:中国历史年表中凡是西、东两朝并存的,一定是西在前,东在后。比如西周、东周;西汉、东…[全文]
商代妇好墓中最重要的一件玉器,就是一个跪坐的玉人,专业术语叫“跽坐”。这是一个圆雕的玉件。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雕刻的基本知识:所谓圆雕,就是立体雕,雕好后前后、左右、上下,转着…[全文]
商代一共有五百多年,商代的文化,今天能够看到的主要就是玉器文化和青铜文化。此时进入人类文明史的第二个阶段,就是铜器时代,也叫青铜时代。到了商代,玉器的功能可分为祭祀、礼仪、佩饰、陈设、生产、殉葬,非常清晰,是什么玉就有什么功能。 …[全文]
西周时期,玉器的佩带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什么呢?就是组佩。所谓组佩,很容易理解,两块以上的玉组合佩带,就叫组佩,西周组佩都是大量的玉用丝线连在一起,佩带在身上,非常漂亮…[全文]
我重点讲一个字:“瑞”,祥瑞的“瑞”。“瑞”的本意是玉制的信物,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文》这样解释“瑞”字:“以玉为信也。”就是用玉来表示诚信。从秦朝起,一直到清朝,国家的信…[全文]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有一种图腾崇拜,这种强烈的图腾崇拜跟人的早期精神追求有关。我们看当时的很多玉器,完全看不懂。今天无论多少学者,下多大精力,苦苦地去追求,得到的答案…[全文]
懒悟(1901—1969),原名晓悟,号照息、奚如,姓张名绩成,俗称莽张僧、河南潢川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著名画家。懒悟一生致力于佛学研究,酷爱绘画,其山水、梅花以及金石书…[全文]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十六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富收藏,精鉴赏,书画艺术和绘画理论对清代影响很大。山水画学董源、…[全文]
名列“四君子”榜首的大品梅花,历来一直深受文人画家的青睐。梅品气格傲然之境,乃其秉性内涵之凸显。画家王冕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句,以喻梅品傲然荡俗之气格! …[全文]
傅山(1607—1684),字青竹、青主、侨黄等,别号甚多,尤以“朱衣道人”著名。山西阳曲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傅山的书法在17世纪的中国书坛独树一帜,他于真、草…[全文]
明末清初之际,华夏文化古都南京聚集了一批优秀画家,他们远离当时艺坛风靡的“四王”复古画格,秉持个性创造意识,坚持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被誉为画坛“金陵八家”之一的明代…[全文]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为近代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作家、学者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全文]
京剧、书画、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被世人称为“中国三大国粹”誉满中外。清嘉庆状元、植物学家吴其濬自绘《植物名实图考》38卷植物写生图,他是当之无愧的国粹艺术家。 …[全文]
明代出了不少高寿书画家,八十九岁的大书画家文徵明(衡山),以其寿高名重的艺术地位,足以让世人为之惊叹和崇敬!而另一位明代画家袁尚统,也寿居高位九十一,画虽不具文衡山名高位重…[全文]
鼠,位居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首。鼠俗称“耗子”,其貌不扬,偷噬粮食,啮咬书页,在生活中并不是受人类欢迎的动物,唐代诗人孟郊就发出了“故书穷鼠啮,狼藉一室间”的感叹。但鼠亦有…[全文]
这幅《怒马图》轴(图1),绢本,设色,纵110厘米,横55厘米,现藏于华侨博物院。 作品题识(图2)“季芳先生惠存,居炎方无所谓节序,三月星洲乃有花会,万紫千红不殊宗…[全文]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以铁为着色剂的结晶釉品种,属高温颜色釉类,经高温还原焰烧成。此种釉色古朴雅致,耐人寻味,且又滋润鲜活,最宜养目。 江苏扬州曾出土多件唐代茶叶末釉瓷器…[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