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丹青中的金陵名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末清初之际,华夏文化古都南京聚集了一批优秀画家,他们远离当时艺坛风靡的“四王”复古画格,秉持个性创造意识,坚持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被誉为画坛“金陵八家”之一的明代遗民画家胡慥(生卒年不详,一说约1606年—1664年前后),尽管史上记载不多,但还是颇为值得一书的。

 

  胡慥(一作“造”),字石公,明末留都南京人。据当时文人周亮工《读画录》卷三《胡石公》述云:“石公善啖,(大)腹便便,负大力拳勇,而最工写菊。菊,泠花,经石公手,洗尽铅华,独有冰雪,始称最泠;然笔墨外备极香艳之致,此则非石公不能为也。惜哉,未六十而殁!”胡慥的山水画主要受五代董源和巨然、元代吴镇、明代沈周和“浙派”以及宋、明院体画等名师影响,笔墨苍劲浑朴、爽朗明快,借画宣抒情怀,别具丹青风貌。清初《图绘宝鉴续纂》卷二《胡慥》称其山水、花卉画俱能,“至于菊花,能绘百种,且极精妙”,可谓千姿百态。晚清学人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二编》卷上《胡慥》中将其画作归为“逸品”之列,并称“昔见一小幅老笔纷披,思致潇洒淡宕,有高超劲逸之趣,白石、青藤间可以想像先生画品矣”。他在人物画创作方面亦有不俗表现,主要承继明代院体画风且有一定的个人特色。从胡慥存世的诗画等方面考察,他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隐逸思想,如其《山水册》题画诗云:“烟外青山疑黛染,霜中红叶似花开。小桥流水通人境,不为诗来为画来”“树霜柴丹,岫云风飘絮。秋色满扁舟‘斜阳载归去”……胡慥的主要画作有《仿董巨山水》《葛仙移居图》《迥岩走瀑图》《山居观梅图》《山水图》《溪山隐逸图》《秋菊图》《花鸟图》和《月季小鸟扇面》等。其子胡清、胡濂亦能绘事。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范双玉小像》金笺设色扇页(见图,具体尺寸和创作年代不详,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就是胡慥为当时金陵秦淮名伎范珏(字双玉,生卒年不详)造像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

 

  由于南京乃六朝京师和南唐旧都,明太祖朱元璋奠都于此后,整个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闻名遐迩的“十里秦淮”河畔,随即进入了鼎盛发展期。这一带酒肆商铺林立,茶寮青楼栉比,奢靡之风盛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趋之若鹜,因此很快便成了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欢场“销金窟”。这些情形在昔日香艳丛书中皆有一些文字描述。关于青楼女子范珏的生平事略,据明末清初文人余怀《板桥杂记》卷中《丽品》等载:“范珏,字双玉,廉静,寡所嗜好,一切衣饰、歌管艳靡纷华之物,皆摒弃之。惟阖户焚香瀹茗,相对药炉、经卷而已。”她亦喜好山水画,追学“元代四家”之一吴镇、明代史痴及顾宝幢等名家画格,“檐丫老树,远山绝涧,笔墨间有天然气韵”,在我国古代女性的山水画艺术中特立独群,故而被称为画坛上的“女范宽”。广东省博物馆内现藏有范珏的一件《山水》设色扇面,所作气脉贯畅,意境宁静悠远,一扫旧时女子绘画中的纤弱柔媚气质;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她的一幅《兰石图》水墨扇画,而无锡博物院内还藏有她与另一位秦淮名伎顾媚合作的《兰花图》画卷,格趣幽逸清雅,富有君子风范。人们通过这些存世有限的画作,对于她的画艺风貌可有一定的了解。

 

  悉心展开胡慥笔下的这幅扇画仔细品览,但见窈窕美女范双玉静静地伫立于秦淮河边,一双美丽诱人的明眸正注视着前方,宛若在沉思遐想。而其一头秀发,面庞俊俏,眉清目秀,身着挽袖袍裙,右手持起纨扇,左臂微微抬起,举止十分得体,神情含蓄可爱。尤其那樱桃小嘴,看似娇嫩欲滴,煞为诱人。画家在该扇面的右上侧以行楷题写画名:“范双玉小像。”接着又在右下侧行书款识:“胡慥画。”随后钤有一枚阳文“胡慥”长方形印鉴。惜创作年代未予注明。

 

  该画面描绘的是一个幽深人静的夜晚,淡淡的月亮高挂天穹,尽情地倾泻下迷人的浴光,背景是寂无人踪的茫茫夜色,从而烘托出一种穆然恬幽的特定氛围。加上淮水波浪起伏、汩汩流淌不息,与走出斋室、伫立秦淮河边的范双玉,形成了一定的动静对比与虚实呼应。不知此刻外表文静的范双玉,内心世界中有着多少的孤寂与落寞?是慨叹世间命运不公而沦落青楼、还是在眷念自己远去的亲人?所有这些,皆给观者以诸多的联想与深深思考。

 

  众所周知,仕女画是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传统绘画,乃人物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胡慥在《范双玉小像》的创作中主要采用写实表现手法,构图简约明了,用笔兼工带写,勾写遒劲爽利,线描不拘一法,具有明中画坛“浙派”健将吴伟的白描人物画技法影子,水墨、花青、浅桔等轻敷薄染,堪称素洁淡雅;人物形神俱佳,毫无艳俗之气,秦淮坡岸、潺潺水流等勾勒皴染,颇见绘画功力。所作气韵生动诱人,意境空灵隽永,富有幽闲静逸之致和画家内心的人文情怀,较为细腻准确地再现了名伎范双玉的迷人风貌与娴雅气质,同时亦传递出胡慥个人的审美意趣及艺术造诣。另外由于胡慥与范双玉均为明末清初时期生活于南京的名人,在为其塑像前没准还见过面,因此该画作或许还具有较强的图像写真性。而通过表现伎女风流等来抒写兴亡之叹,曾经亦为明代遗民画家在此期间的创作特点之一。

 

  秦淮万古多情水,无数佳丽付东流。随着历史时光的不断流转,昔日金陵秦淮名伎范双玉早已不知所终,但清初画家胡慥的这幅作品却在经历200多年的岁月沧桑后,如今则被保存于吉林省博物院内,人们尚可一窥范双玉优美动人的神姿丰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