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手杯的杯式并非明永乐朝创制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压手杯,如图1所示。压手杯式样精妙,弥足珍贵。其珍贵之处,关键是它的杯式,即器型和尺寸。有了这种器型和尺寸,才可以达到将其握于手中则切合于手心,执于手中则恰合于虎口的使用效果。正因为如此气派、好用,当时这种杯式一直为皇家内廷所垄断。
有文献认为,“明永乐朝景德镇御窑厂创制,为皇室内廷所垄断的一种杯式”。明洪武青花缠枝莲民窑杯的出现,如图2所示。证实压手杯的杯式并非明永乐所创制,而是明永乐对早已出现的器型和尺寸的继承及改进,使其更加精致。
明洪武青花缠枝莲杯:口径9.5厘米,足径3.7厘米,高5厘米。撇口,弧腹,圈足里墙直削、外墙斜削一刀,底心有乳突。淡土黄胎,胎质坚硬细致,胎体厚重,露胎与釉面结合处呈澄黄色火石红。卵青釉,釉汁肥厚,有细长开片纹,局部缩釉斑。杯体内外壁除圈足外施全釉。青花呈色蓝中泛灰,凝聚处有黑褐色斑点。杯体外壁饰三朵缠枝莲纹,杯内心饰荷叶纹,一笔点画,酣畅飘逸。
细观此杯,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它和明永乐压手杯,不仅器型极其相似,而且杯体尺寸非常接近。图3为明永乐压手杯剖视图,图4为明洪武青花缠枝莲杯剖视图。从两张剖视图上可以看出,它们在器型上有微小差别,比如:折腰角度大小、圈足形制等方面略有不同,但同属一种杯子式样;再来看它们的杯体尺寸,明永乐压手杯口径9.1厘米,足径3.95厘米,高5.1厘米。两者相比,口径相差0.4厘米,足径相差0.25厘米,高度相差0.1厘米,尺寸非常接近,几乎相同。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关于洪武时期的民窑瓷器一节中曾写到:“如类似永乐压手杯的民窑小碗类,器型较规整,淡描的青花线条粗放潇洒,寥寥几笔似绘写意画”。我们这里见到的是明洪武青花缠枝莲杯,这说明明永乐压手杯切合于手心,恰合于虎口的杯子式样和杯体尺寸是参考早期杯式,经景德镇御窑厂进一步改进,为皇家内廷烧制出青花深翠、式样精妙的压手杯。因此,这种杯式既有前朝特征,又有本朝特点,应属继承、改进,而非创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