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者章士钊的笔墨气格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为近代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作家、学者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全国政协、人大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在旧封建年代,章士钊曾出任过段祺瑞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为著名清末《苏报》主笔,此报在当时声誉很高,颇具社会影响力。后积极创办《民吁日报》,大胆揭露清廷腐败,曾多次刊登章太炎等大量思想进步人士的反清文章。这些思想激进的进步文章,大大惹恼了本就岌岌可危的腐败清政府,狗急跳墙的清政府,将报馆严重破坏和查封。清政府的疯狂举动,并没有击垮这些热血青年的顽强斗志。章士钊又与陈独秀、张继等人,秘密创办《国民日报》,不多时,又被清廷所查封,与不少进步同志被捕入狱,幸得蔡锷托人多方营救,方得保释脱险。为了防止清廷的反扑,1905年只好逃亡日本,入“东京正则学校”修学英文。1908年赴英国阿伯丁大学留学,修法律、政治、逻辑学。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其携家眷回国。同年,任“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章士钊在繁忙的政治生涯及写作之余,对传统的书法艺术也十分酷爱。“忙里偷闲”的他,亦时常夤夜挑灯临池。他最擅长楷、行、隶。楷宗唐风,笔墨清润,规整有致;行涉“二王”,内涵兼融五代杨凝式,气格有度,超然出尘;隶袭汉法,古静纯雅,不入俗障!而我们平时见他书法最多的,则是他常常书写的行书。古人常说,“书如其人”,章士钊是一介大儒文士,平素多以读书学问为首要任务,练习书法则为其余事。从古到今的名公重臣,一是政治显赫而身居高位;二乃学问精深而名震天下;三是友在闲静风雅相聚时,则以笔墨寄兴消遣。而旧时,纯以书法为“职业”的书画家,与文人雅士之境则大相径庭!章士钊是位文士大儒,写作教育自然是他所追求的主流。就好比我们在谈小说家张恨水,张写小说每月的稿酬收入是三百大洋,包车,听戏,住大宅子也就顺其自然了。我想,以章士钊的政治地位和笔杆子水准,肯定不会低于张的生活标准(一家言),家中生活,基本可说是衣食无忧。章士钊的确是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若按当今的话说,其在民国间,条条路子都能“玩的转,吃的开”。市面上的“三教九流”,无论是军阀,还是道上的“青帮”,以及文士、名媛等,几乎都和他交情不错。所以说:“做大事者,往往不拘小节”!解放后,中国书法史上有一场震惊全国的《兰亭“真伪”辩》,这场“笔墨官司”,曾涉及到两位文化名人。一位是官高位重的郭沫若;另一位则是“官小俾微”的江苏文史馆员高二适。高同时又是章士钊的学生,两人私交甚笃。然章士钊立场鲜明,并没为此事而偏向哪一边,而是有礼有节地向毛主席作了书面汇报。毛主席听了章的汇报后,批了八字“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这种了不起的“笔墨官司”,时至今日,还让文化艺术界津津乐道!
章士钊这对行书七言联(见图),墨笔纸本,尺寸168×24.6厘米,上海“博古斋”收藏。“陶山力自营松柏,湘水才多怨芷兰”,联出自清末史学家李慈铭的佳句。李号“越缦老人”,室名“越缦堂”,由于其诗文、考据造诣精深,被后人尊为“旧文学的殿军”。
才气横溢的章士钊,能采用当时名不算太大的李慈铭联句,作为创作内容,应该说,秉性孤高的章士钊,从内心是很欣赏李慈铭的。这副字的风格特点就是“楷中寓行”“行中藏楷”。行笔使转中,藏有魏楷的遒拙之劲。圆笔藏锋的含蓄,亦让方笔妙用凸显个性!字里行间的自然穿行,让“帖”与“碑”的有机融汇,艺术风格的确独特。
笔墨间,看不到一丝“故弄玄虚”的“江湖气”,胸中吐纳出的是超然拔俗的丘壑之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