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漫谈:释“念”

    《说文·心部》:“念,常思也。从心,今声。”段玉裁注:“《方言》曰:‘念,思也。’又曰:‘思,念也。’许云:‘怀,念思也。’” 《说文》将“念”训释为“常思也”,当从。《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其中的“念”即“思念”义。…[全文]

2016-04-07 16:58:33

“雕虫小技”指一种书法 源于秦汉时期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雕虫小技”是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其实,这是一种旷古绝今的“神技”呢! “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不是昆虫,而是一种书法——“虫书”。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是金文…[全文]

2016-04-07 16:57:36

曾国藩曾教育子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

    裴坦是唐代闻喜人,与杜牧是老朋友,唐僖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太平宰相”之誉。而曾国藩,梁启超对他推崇至极:“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对曾国藩也是极为钦佩:“愚于…[全文]

2016-04-07 16:54:54

北宋陈姓“三尧”望族:父子四人 三个宰相

北宋陈姓“三尧”望族:父子四人 三个宰相

    毗陵漕上的陈氏宗谱 古代说某个家族地位显赫,最厉害的表述莫过于称该家族是“几世几公”了。譬如三国时的大军阀袁绍,祖上就是“四世三公”。 其实,隋朝以前,这样“荣者益荣”…[全文]

2016-04-07 16:51:27

周文化的核心力量是三创精神

    何谓“三创”?即:创意、创新、创造。 纵观中国历史,从先祖到今民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将周文化,敬奉、膜拜在庙堂之上,溶解于血液之中。周文化就是国学的灵魂和旗帜,而周文化的核心力量就是先祖们的创意、创新、创造精神。 创意。创意一词是近年来才频…[全文]

2016-04-07 16:50:13

山寨思维不可取

    4月2日,在位于河北石家庄市长城影视旅游创意园内,曾一度引起争议的山寨版“狮身人面像”建筑被拆除,游客调侃称:“这个短命的‘狮身人面像’在今年也可以过清明节了。” 这件按照同比例仿建的狮身人面像在2014年亮相石家庄时,就由于施工单位未获…[全文]

2016-04-07 16:44:09

藏族民间石刻文化:刻在玛尼石上的信仰

    在青藏高原腹地常可以看到各种大小的玛尼石,雕刻的人或屈膝俯首、双手用钉锤雕刻,或手捧石头、灵活地用电机打纹路,他们中有虔心向佛的僧人,也有以玛尼石刻为生的民间艺人。48岁的才仁奶梅便是这样一位民间艺人。 初春的一个下午,才仁奶梅在工作室里…[全文]

2016-04-06 13:05:10

辛亥革命志士后裔探寻辛亥文物背后故事

    历时20年收集整理的30万字“辛亥文物背后故事”初稿,近日由中山舰文化研究会理事、辛亥革命网编审万学工整理完成。 “每一件辛亥文物背后,都牵扯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藏着许多历史信息。”万学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此书将作为连接海内外辛亥革命…[全文]

2016-03-27 22:03:01

文革时周恩来指示保卫故宫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北京和台北两个故宫? 为回答这个问题,日本记者野岛刚花了5年的时间,奔走海峡两岸,采访了超过100个人,包括4位历任台北故宫的院长、1位北京故宫院长、1位南京博物院院长和1位沈阳故宫研究员。 5年后,他写成《两个故宫…[全文]

2016-03-20 15:41:48

袁枚写墓志铭 揭秘袁枚如何富得流油

    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有点地位的人,对墓志铭特别看重,故润格也特别高。 读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发现其中袁枚致汪大榀的几通手札,都谈到为汪大榀父亲写墓志铭之事,颇觉有意思。感到袁枚写墓志铭,果然名不虚传,有自己的性格特征。 一…[全文]

2016-03-18 10:26:02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