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后裔探寻辛亥文物背后故事

  历时20年收集整理的30万字“辛亥文物背后故事”初稿,近日由中山舰文化研究会理事、辛亥革命网编审万学工整理完成。

  “每一件辛亥文物背后,都牵扯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藏着许多历史信息。”万学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此书将作为连接海内外辛亥革命志士后裔情谊的桥梁。

  万学工有武汉“辛亥收藏第一人”之称,是辛亥革命元老万耀煌的堂孙。

  作为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万学工有着深厚的“辛亥情结”。20多年前,他开始进行辛亥文物的收集,几乎耗尽家产收藏了辛亥文物2000多件(套)。

  在此期间,万学工捐赠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等近200件辛亥文物。其中,国家二、三级文物有30多件。

  “每个辛亥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如果不加以收集整理,就会随着时光而流逝。”万学工说。

  万学工收藏的第一个辛亥文物是“辛亥革命武汉纪念章”,是为纪念武昌首义成功而制。纪念章枝蔓环绕的星形中,印刻了黎元洪头像。

  此纪念章原收藏者也是一名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从他那里万学工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12年10月10日,首义之区武昌迎来第一个国庆日庆典。当晚,黎元洪在武昌甲栈设宴十余桌招待来宾,并将这枚纪念章赠与宾客。

  辛亥文物背后所藏的历史,激起了万学工极大的兴趣。此后,每收藏一件辛亥文物,他都试图探寻清楚文物背后的故事。

  20多年间,万学工一路追随着辛亥文物的足迹,到过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处整理和收集了一定数量的珍贵史料,并与300多位海内外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建立起深厚情谊。“辛亥文物越来越少,文物背后故事在逐渐流失,收集整理这段历史刻不容缓。”万学工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