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化的核心力量是三创精神
2016-04-07 16:50:13 作者:郭鉴明 来源:宝鸡文明网 已浏览次
何谓“三创”?即:创意、创新、创造。
纵观中国历史,从先祖到今民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将周文化,敬奉、膜拜在庙堂之上,溶解于血液之中。周文化就是国学的灵魂和旗帜,而周文化的核心力量就是先祖们的创意、创新、创造精神。
创意。创意一词是近年来才频见于报端的新词汇,其实从先祖创世以来,特别是从商周开始,创意已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普及和运用。如果没有创意,就不可能有周易八卦,天干地支,男乾女坤,阴黑阳白;如果没有创意,就不可能有象征吉祥安康的凤凰图腾,就不可能有凤鸣岐山、有凤来仪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凤凰故事。《国语》云:“周之兴也,凤凰鸣于岐山。”直到宋代,宋人又在此“丹穴凤迹”之地再创意,使人们对凤凰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使凤凰充满了浪漫的色彩,让后来者的我们望尘莫及。
创意已在古人的浩瀚思海中形成了丰富的精神积累,理所当然成为创新的源泉和支撑。从仁政治国到敬德保民,从伦理规范到婚丧嫁娶,从礼乐制度到行善修德等,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在周文化的创新层面上,我们必须看到周人对“天”和“民”的重视。周人对天的崇拜寄托了周人的理念创新,改变了远古时代的拜物信仰,使周人的精神信仰超越了狭隘的物神范围的限制与禁锢,把创新的思想放飞,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意识形态大解放,创新“天”的精神信仰,让古人有了统一的救世主义,创世主义的文化态度赋予周人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责任感,成为周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核心精神力量。
在周文化创新中“民”是至高无上的,这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大创新和发明。周易八卦的六十四卦环绕在阴阳鱼周围,这是“神”对“民”的崇尚与保护,如今人敬神,崇尚神,求神保佑,恰恰违背了古人的原意。其实阴阳鱼就是对“人”“民”的缩写和图解。《左传·桓公六年》云“夫民神之主也”已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周公在创新的基础上并没有停留在原点,而是根据周文王“怀保小民”的思想,又创新发展了“安民、息民、康民、保民、裕民”“敬德保民”的天地人合一的人本世界观,使社会循序渐进地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周文化的第三个核心力量就是创造。 2003年 1月 19日在眉县杨家村 5位农民发现的 27件青铜器让世人震惊,在此之前的周原,即岐山京当、扶风一带发现的上万件青铜器都让我们叫绝。在 2011年 8月宝鸡举办了青铜器高层论坛,有学者在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青铜器是谁创造的?是怎么铸造的?在哪里铸造的?这让一直只顾赞扬青铜器如何精美,价值如何宝贵的学者教授们一时无言以对。至今,还是没有对此问题给出一个圆满的回答,我们对周代的创造只有匍匐在地上磕头作揖的份儿了。
除青铜器之外,还有诸多领域的创造。诸如:在文字上,有甲骨文的创造;在音乐上有骨笛、鼗( tá o)的创造,在饮食上有“闻香下马臊子面、文王遗风世代传”的美丽传说等等,都会使我们赞叹不已,顶礼膜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