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有玉琮、玉璧、玉斧、玉圭、玉璜、玉块及各种鸟兽。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与玉石形近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全文]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而中国的玉文化也源远流长。如果说人类社会早期经历了一个由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的发展过程的…[全文]
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数量较多且制作较为精美的玉璧发现,其后绵延发展于殷商、两周,直至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玉文化繁荣的两汉达到鼎盛。有汉一朝…[全文]
春秋战国时期是继商代之后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其中,楚国以其高超的制玉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审美而大放异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方面即是楚文化多种多样的龙纹造型。楚国的玉龙造…[全文]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之一,是国家、帝王以及男性阳刚的象征。龙的形象集中了虎、蛇、鹰、鱼、牛等九种动物的特征,能适应陆上、水上、天上等各种环境,在中国人心目中,龙几乎无所…[全文]
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全文]
名称:青釉弦纹豆 13.5×14.6×19.6厘米 年代:商 类别:陶瓷,瓷器 简介:青釉弦纹豆,原始陶器。平口,唇外凸,假腹,喇叭形圈足。瓷器上面为一浅…[全文]
名称:清雍正粉青釉尊 类别:瓷器 年代:清雍正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 文物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13.3cm,口径21.2cm,足径…[全文]
晚清五彩三国故事纹卷缸 尺寸:直径30.5 厘米,高26厘米 朝代:清 说到瓷器,大家不约而同的会想到青花瓷,而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其他种类也不乏精品,如五…[全文]
白釉莲瓣座灯台 唐,邢窑白瓷,高30.4厘米,口径6.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由灯盘、台柱和承座三部分组成。灯盘呈杯形,中心有插烛圆筒。台柱细长挺拔。束腰饰瓦棱纹,…[全文]
粉彩珐琅彩福寿如意纹折沿洗 鉴赏:这件粉彩锦地福寿如意折沿洗,高为8厘米,口径为27厘米,造型为直口,向外翻折出一周宽沿,浅腹、平底、四周壁略略外斜,底施白釉。通体绘…[全文]
清雍正·五彩花卉盘 尺寸:直径21.3厘米 鉴赏要点:宫廷陶瓷日用品。敞口,弧腹。胎质洁白纤细,修胎规整。外壁以红、黄、蓝、绿、紫等彩绘缠枝花卉,受当时淡雅风格…[全文]
定窑莲瓣纹龙首净瓶 北宋,高60.5厘米,口径2厘米,腹径19.1厘米,足径10.1厘米,定州市博物院藏。一种从古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佛教僧人水壶,译名有“君持”、“军持…[全文]
【名称】:唐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类别】:瓷器、瓷枕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唐代长沙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全文]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成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 …[全文]
这件收藏品高29.8厘米,口径21.4厘米,底径20厘米,器形不太规整,器身上有黄豆或玉米粒大小的凸起,可能与当时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有很大的关系,有铁斑和晕散。其胎体莹润…[全文]
清嘉庆·胭脂紫地粉彩开光百子龙灯双戟耳瓶,从造型到纹饰再到施彩,无一处不是在体现“吉庆”的美好含意。陶瓷施以胭脂紫彩为地,象征紫气东来;舞龙为金黄色,寓指皇帝本人。紫色地黄…[全文]
明代景德镇窑青花灵芝纹花口托盘 高2.1厘米、口径18.7厘米、足径12.6厘米。 盘呈八瓣花口,折沿,浅腹,平底。中心托座凸起,边起圈棱。座身绘八瓣花形,盘沿…[全文]
据考古发掘证实,在今天湖南长沙市郊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曾经存在着一个古代烧瓷窑址,我们习惯称之为“长沙窑”。长沙窑创于唐代,终于五代。时间虽不长,但却首创了釉下彩在瓷器上彩…[全文]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初始于隋代。盛唐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白瓷著名的瓷窑是河北内邱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齐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此外唐代烧造白瓷的还有四川的青…[全文]
八蛮,据《周礼·尔雅释地疏》中记载,是指我国古代以南的8个国名,即天竺、咳首、焦侥、穿胸、踵、儋耳、狗帜、旁眷。其中天竺,经考证为印度;踵似指越南,其余皆无可考。我国在清康…[全文]
双鱼洗是南宋、元朝龙泉窑烧制的名品之一。此洗之基本造型为折沿、斜弧腹、平底、直足,在洗内底装饰有采用堆贴或凹印两条鱼纹,故得此名。 如图所示,这是笔者收藏的一件元…[全文]
马的性情暴躁,放荡不羁,但一旦被驯服,就任由人们驾驭和驱使,或耕地拉车,或征战沙场,始终忠贞不渝,因此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代的英雄人物更是对马钟爱有加,常将制驭烈马引以为…[全文]
清代雍正一朝,为时虽仅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前后两朝。由于官窑的影响,此时期民窑制瓷的水平也有所提高,从传世的民窑生产的器物中…[全文]
北宋时期的磁州窑,是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民营瓷窑,窑址在河北邯郸市观台镇、彭城镇一带,因古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该窑采用胎仁用笔作铁釉面的方法,烧成一种白釉带黄黑花器…[全文]
年代 西晋通高 6厘米口径 4厘米底径:3.7厘米 器身为扁体束腰葫芦状的弧敛口圆唇,小平底的水盂,其上下腹部分别雕塑成身戳菊花式珠纹的蟾蜍背驮朱雀之形。蟾蜍与蟾滴形…[全文]
我国社会名流赏花养鸟的闲情雅趣古已有之,据传从商周时代王室、贵族就有养鸟的爱好,到了宋朝宋徽宗不但雅好诗、棋、书、画,还对养鸟、闹鸟有浓厚兴趣,以致民间养鸟、闹鸟风气日盛,…[全文]
瓷器的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遍及社会各个领域,特别到明清二朝,凡是能够用瓷质原料的地方,都有瓷器制品。上自皇宫礼器,下至百姓饭碗;雅到文房砚洗,俗到赌场博具;中药店的研磨钵…[全文]
白釉彩绘瓷是吉州窑受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的影响于南宋时期生产的,开始时器型仅有盆、枕、鼎炉、盘、粉盒等,到元代则增加了罐、瓶、执壶、碗、杯、器盖、香熏盖等器类,产量有了很大增…[全文]
青海广阔的河湟流域,曾经是远古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他们用粗犷的双手,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遗产,柳湾彩陶就是中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多年来对柳湾原始氏族墓葬群的发掘和…[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