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片为网络配图 制作玉器必须有玉料,在八千年前的兴隆洼,那是玉刚从石头里被发现的时候,磨制玉器的玉料必定是在当地得到的。四五千年前的各文化制作玉器是不是也一定是这样呢…[全文]
马家浜文化玉玦 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出土 文明的进程一定是有一种延续性的,不大可能在两三千年的时间里出现断层,像中原地区在1931年就已经由梁思永先生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全文]
清代苍龙教子玉带钩 文化开始发展后,一定会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系统化,而发展到高级阶段又一定会把复杂的东西再次简单化,这种简单是在系统化基础上的简单,极为洗炼但又直指…[全文]
宋代 青白玉孔雀形钗 何谓世俗器呢?从“五胡乱华”开始,经过南北朝长达二百多年的民族大融合、思想大融合,东汉以来的世族政治和著于私门的学术传统已经被彻底打破。第二帝国…[全文]
东汉 透雕“长乐”玉璧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皇帝里有两位“玉痴”,一位是北宋的道君皇帝赵佶,另一位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因为徽宗对古玉的喜爱,带动了一批饱学之臣研究古…[全文]
郑板桥 《衙斋听竹》 在郑板桥创作的诸多墨竹图中,有一幅表现他灾年为官、心系民瘼情怀的佳作。这个作品,其画面主要由四株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的修竹和一首情真意切、深沉隽永…[全文]
范宽《溪山行旅图》 现实生活里的风水,多涉建筑的经营位置,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人为主角。山水画中的风水涉及画面的空间布局,也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但貌似以人为配角。从…[全文]
图片为网络配图 此卷长约50米,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武英殿所刻。所记为庆贺清圣祖康熙帝六十大寿的盛况。内有万寿盛典长图,所绘景致自西郊畅春园直至故宫神武门,举…[全文]
宋 李 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此图为一幅风俗人物画,描述走方郎中(村医)为村民治病的情形。 图中树荫下,病人袒露着上身,双臂被老农和一个少年紧紧抓着,身…[全文]
唐寅 《立石丛卉图》立轴纸本水墨 纵52.6厘米 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材料与笔墨,是形式和形象的关系。材料是“死”的,笔墨是“活”的。前者易言传,后者难…[全文]
王时敏(1592——1680)明末清初书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其祖上为太仓(今属江苏)望族,世代显赫。祖父王锡爵曾任明内阁首辅。父王衡为翰林院编修,与当时画坛领袖…[全文]
图片为网络配图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 我们的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全文]
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全文]
唐代的科学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起来的,初唐时,在我国书法艺术领域里,又诞生了几位大书法家,他们承前启后,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欧阳询(557年…[全文]
罐通高24.3、口径11、底径11.1厘米。胎土白净。腹部浮雕一朵覆置的莲花,肩贴六个桥形系,盖呈伞状,顶设莲瓣方钮,装饰具有典型的南朝风格。青釉泛黄,垂釉若珠,釉质疏松,…[全文]
这件康熙乌金釉胆瓶(图1),高38、口径8、底径13.4、鼓腹径19.5厘米。圈足沿呈泥鳅背,器身施乌金釉,釉质润泽亮丽。器内及足底施浅青绿釉(图2),有窑裂及冰裂纹,器表…[全文]
这件民国时期粉彩“钟馗送妹”纹撇口瓶(图1、2),为明清时期常见器型,高45、口径18.2、足径15.6厘米,胎质坚致细密,釉色洁白光润,浅圈足,底施釉,中间有窑裂痕,无款…[全文]
溥儒白云溪声图纸本设色67×42.5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字心畬,号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旧王孙、岳道人等,为清代恭亲王奕訢之孙,载滢次子。溥儒诗书画印俱精…[全文]
山水(国画) 111×50厘米1945年陈半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陈半丁(1876-1970)字静山,又名半叟、半痴、半翁、半丁老人、半丁父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全文]
提起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的书法发展概况,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流行书风”这个词。这里的“流行书风”是一个泛指概念,与当代书坛“流行书风”这一特指的书法创作现象是不同的。其实书法…[全文]
黄宾虹浈阳峡82.6×31.5cm 20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馆藏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黄氏家族原是当地富庶…[全文]
匡庐图(国画) 185.8×106.8厘米荆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生卒不详),字浩然,五代后梁画家。本幅《匡庐图》为荆浩的代表作品,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全文]
梁楷三高游赏图页 对着梁楷的画,时间真是凝滞了,冻结了,恍觉我就是那画中人。 这真的是一个宋人所画的么?你看那枯皱的老树,那瘦癯的竹枝,那清峻的老者,倒是像画里…[全文]
冯超然松阴观瀑图102.5×51cm 1954年 冯超然(1882-1954),江苏武进人。少颖异,课余即喜点染,年十八始,精究绘事,师遍摹临历代名迹,山水人物花鸟皆…[全文]
吴镜汀山岭新貌108×40.5cm 20世纪60年代 1921年,在北京中国画法研究会举办的一次展览上,有位画家的作品引起了观者的广泛关注。时人评价,茂密苍秀,兼而有…[全文]
一幅中国画,若是北宋内府旧藏,或著录于《宣和画谱》,那定是件国宝级作品。有件作品不仅上述两点都符合,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了北宋宣和时期的装裱样式,为现存仅有的几件“宣和装”画作…[全文]
吴湖帆梅景书屋图纸本立轴1929年上海博物馆藏 吴湖帆(1894-1968),江苏省苏州人,后移居上海。其祖父吴大澂为晚清重要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外祖父沈树…[全文]
临沂使君帖(又称戎薛帖) 31.4×25.1厘米 米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米芾书迹,真、行、草、隶、篆诸多书体皆有涉及,然行书无疑代表其书法艺术成就。苏轼的“风樯阵…[全文]
《桃源图》高2.09米、宽近1米,为张大千暮年所作。从题款“时七十一年嘉平月”看,完成于1982年农历十二月。该画1987年在香港苏富比以逾187万港元拍出,曾收录于多本研…[全文]
此图是倪云林典型的“一河两岸”构图模式,近岸折带皴坡岸上两株杂树,其中一株枝干上有藤蔓垂挂。坡岸下有几枝幽篁细竹,岸边一草亭,空无一人。画上方有遥岑数峰,浅渚汀洲。但此图最…[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