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二经中有关西周政府组织的史料实在不多,金文中的资料则早已有人归纳过。虽然近来新发现的带铭青铜器为数不少,在职官名称方面,斯维至、郭沫若二氏所整理的结果,仍属有用(斯维至,1947;郭沫若,1954:21—75)。今据斯氏之整理结…[全文]
公元前841年,是中国信史的端口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有了信史,历史有了文字记载,并且再没有中断。同时,从这一年开始,周朝开始了14年的共和政治,而这之后又恢复了帝王政治的原状。 周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史时代的王朝,柏杨先生在…[全文]
孔子与子贡说“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这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子贡给出的答案在孔门中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叫做“进贤为贤”,于是孔子说:“对呀,我就听说鲍叔荐过管…[全文]
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型。西周时期,宗法发展成为系统制度。 严格意义的宗法,只在卿、大夫、士的范围内施行。这些阶层各家族的始祖,一般是国君的别子。国君的嫡长子立为太子,继…[全文]
“井田制度”一词是自战国以来,人们对西周时期所行土地制度的通用名称,历代各家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它的含义有二:一、“井”字像田地的形状。田地中有阡、陌、沟、渠,划分田地为若干方块,来源于夏商以前。 如甲骨文之“”、“”等即…[全文]
塑料袋已经成了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每次去超市或菜市场,很少没有不用塑料袋的人。古人去买东西用的大都是很容易分解和处理的东西,比如竹篮、稻草等,去街市上买鱼,携带一根稻草,然后穿在鱼的腮下就可以提回来了,这种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还较…[全文]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为最多。各种质料上留下来的文字都与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字,是晚商时期占卜记事文字,也是当时实际使用的文字。对于…[全文]
雕塑艺术在商代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就其种类而言,有平面的浮雕或浅刻、有半立体的动物形雕像、也有立体的雕像与塑像。浮雕或浅刻多半是器物上的花纹,最常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和云雷纹。此外还有蝉纹、鸮纹、鸟纹、蚕纹、龟鱼纹,以及牛头纹、鹿头纹、虎…[全文]
商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有一个得力助手,就堤把他从钧台营救回来的右相伊尹。伊尹名挚,原是商汤的岳父有莘氏家里的奴隶。有莘氏嫁女给商汤的时候,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到了商汤家里。 伊尹刚到商汤家里,商汤并没有发现伊尹是个人才,只是让他在…[全文]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