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青年时期的鲁迅,是不喜欢过年的。1917年的除夕夜,住在北京城南绍兴会馆的鲁迅当天的活动是:“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这时的他,绝对不会想到,十八年后,1935年除夕夜,鲁迅在给黄源的信里说:“今年爆竹声好像比去年多,可见复古…[全文]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是个标准的“宅男”,没事就喜欢窝在家里就着花生米喝点小酒,一不小心就会切换成忘我状态。一次,他与村里人喝酒,喝嗨了,嫌用小杯不过瘾,就换上大盆。正喝得痛快,忽然一群猪摇头摆尾冲了过来,不打招呼就把头扎进盆里呱唧呱唧猛喝…[全文]
唐朝诗人王维、孟浩然齐名,史有“王孟”之称。王维的生活状况,远比孟浩然好得多,王维有心想帮帮孟浩然。这一年,四十岁的孟浩然到长安应进士不第,到太学赋诗,写得太有才了,“一座嗟伏,无敢抗”。王维为之延誉不遗余力。某日,王维邀孟浩然到他的府衙做…[全文]
宋朝也流行“好声音”。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开封举办了“好声音”选拔赛,分为两组。 第一组是“小唱”选手。小唱属于雅唱,姐们的唱词要玩高雅的,比如“慢曲”、“曲破”,类似今天的美声唱法。选手载歌载舞,自个儿用手或拍板打节拍,旁边的乐手…[全文]
在我所知的历代天潢贵胄中,有那么几位不务正业的“奇葩”:两位诗书奇才,三国时期的曹植、南唐后主李煜;还有一位科学达人:明朝王子朱载堉。 王子载堉的科学和艺术成就鲜为人知。他发明的十二等律,被后人称作“比得上贝尔的电话和爱迪生的留声机”。 …[全文]
成为美食顾问之前,二毛是个诗人,成为诗人之前,他是一个数学老师。作为诗人,二毛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莽汉诗派的代表,而作为美食顾问,他除了被《舌尖上的中国》力邀、做客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天天向上》,还在北京亲力亲为开设了一家餐饮公司,各路明星名…[全文]
1923年4月初,北洋政府公布一批勋位,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榜上有名。 4月8日出版的《努力周报》,于最显眼的头版头条醒目地刊发了《胡适启事》:“4月5日的《益世报》上登出新发表的一大批勋章,内有‘胡适给予三等嘉禾章’一项,我是根本反对…[全文]
三十七岁时,李叔同与佛结缘,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出家。他将自己多年来视若珍宝的书籍、字画、折扇、金表都赠送给了友人,就连衣服也一件不留。同事、朋友纷纷相劝,他都丝毫不为所动,携带了几件布衣和日常用品就头也不回地去了杭州虎跑寺。 去了之后,他…[全文]
张恨水对母亲极其孝顺。抗战开始后,像张恨水这样的文化名人留在沦陷区,有被迫做周作人那样的文化汉奸的危险,而他又无力把家人带往大后方。母亲深明大义,让他尽管走。张恨水出门一口气狂奔好几里路,不敢回头再看一眼老母亲。 抗战胜利后,他告别重庆,…[全文]
汉武帝与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算是英明君王,有所谓“秦皇汉武” 、“康乾盛世”的说法。但英明神武之君也未能免俗,仍然十分迷信。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在农村,差不多每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一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