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钱钟书借读结缘 曾因杨绛放弃考学险些分手

  昨日,恰是杨绛先生102岁的寿辰,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汇集杨绛先生迄今主要创作和翻译作品的《杨绛文集》。而从出版方获悉,出版文集并不是杨绛先生创作的终止,杨绛先生表示,只要身体健康,她还将再写一些回忆性的散文。

  收入照片和插图80幅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从人民出版社方面了解到,此次推的《杨绛文集》作为迄今为止之汇集杨绛先生作品以及图片最为完整的作品集,在原有发表作品修订的基础上,还收入《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怀念陈衡哲》等新文章,杨绛先生撰写的《作者自序》和《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以及大量她亲自为文集选订的珍贵文献和人物图片。

  这套文集共约250万字。其中一至四卷为创作部分,第一卷小说卷选收长篇小说《洗澡》和七篇短篇小说。第二、三卷“散文卷”选收《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写与杂忆》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之初所创作的全部重要散文,其中还有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我们仨》。

  第四卷“戏剧文论卷”,收入尘封已久的两部喜剧《诚心如意》和《弄假成真》,“文论”部分汇编了作者评析外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以及她论述《红楼梦》和谈文学创作与谈翻译等论文十四篇。第五至八卷译文部分则收入重要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另外,《杨绛文集》也首次冠以《作者自序》,自序中简略说明了创作情况及《文集》的编选规则,同时,《文集》八卷本还收入了作者选订的照片和插图80幅,其中大部分图片都为首次发表。

  调侃婚礼照“像刚被拿获的犯人”

  卷尾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是杨绛先生根据回忆和记录亲自撰写和编订的,它相当于一部微型的《杨绛传记》。只有一万余字,杨绛却用精炼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一生的素描。虽语言洗练却不乏有趣之处。

  此前有人称“费孝通的初恋是杨绛”一说,杨绛曾率性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让他们炒去好了,别理它。”而在《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中,杨绛也言简意赅地写道“我和他相见之前,从没有和任何人谈过恋爱。”

  《大事记》里还有两位新人结婚时候的描述,“7月13日,我在苏州庙堂巷我家大厅上与钱锺书举行婚礼……摄影师立烈日中,因光线不合适,照相上每个人都像刚被拿获的犯人……新人都折腾得病了。锺书发烧,病愈即往南京受出国前培训。我数日后即回娘家小住。我累病了,生外疹……”(记者 李倩倩)

  精彩书摘

  与钱锺书因借读结缘 因“放弃清华”险些分手

  1932年东吴大学因风潮停课。开学在即,我级是毕业班。我与同班学友徐、沈、孙三君(皆男生)及好友周芬(女生)结伴到燕京大学借读。我们五人须经考试方能注册入学。 3月2日,考试完毕,我急要到清华看望老友蒋恩钿,学友孙君也要到清华看望表兄……

  孙君会过表兄,由表兄送往古月堂。这位表兄就是钱锺书。他和我在古月堂门口第一次见面。偶然相逢,却好像姻缘前定,我们都很珍重那第一次见面,因为我和他相见之前,从没有和任何人谈过恋爱。钱锺书自回宿舍,我与孙君同回燕京。蒋恩钿立即为我办好借读清华手续。借读清华不需考试,只需有住处。我们一行五人在燕大考试及格,四人注册入燕京,我一人在清华借读。

  暑假本想留清华补习外语系功课,投考清华研究生院外语系。钱锺书指望我考入清华研究院后,可与他同学一年,他将是本科大四级。但我补习时方知清华本科四年的功课,一个暑假决计补不上,即回苏州寻找职业,由亲戚介绍,在上海工部局华德路小学为小学教师,月薪120元,还有多种福利(人称“金饭碗”)。我自以为教小学当有余暇补习外国文学,欣然到上海就业。

  “福利”包含医疗。查身体合格后,教师都打预防伤寒针,共打三针,我打完第三针,大发风疹。我当了小学教师方知自己外行,教小学是专门之学。同事俞、徐二女士是沪江大学教育系高才生,我认真向她们学习,天天又病又忙。10月10日放假我回苏州,父母见我风疹发的浑身满脸,就命我将“金饭碗”让给有资格且需要饭碗的一位亲戚,留我在家养病。

  钱锺书不赞成我放弃清华,我无暇申辩,就不理他。他以为我从此不理他了,大伤心,做了许多伤心的诗。但是他不久来信,我们就讲和了。寒假期间,他特到苏州来看我。我介绍他见了我父亲。

  1933年,在锺书指点下,我补习外文系功课准备应考。我临时抱佛脚学了德文,白费功夫,还荒疏了法文。但应考还是被录取了。而后,我与钱锺书在苏州一饭馆内由男女两家合办订婚礼。我随后就到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上学。钱锺书已毕业。他蓄意投考英庚款留英奖学金;因应试者必须有教课两年的经历,所以他急要教书,取得应试资格。他应上海光华大学之聘为英语讲师。

  1935年,钱锺书考取英庚款留英奖金。我办好自费留学手续。 7月13日,我在苏州庙堂巷我家大厅上与钱锺书举行婚礼。 摘自《杨绛文集》(有删节)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