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现存最早的调兵凭证: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 符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银、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全文]
太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面积为139650平方米。位于天安门城楼东侧,原是明清两代皇家的祖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太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全文]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全文]
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十面埋伏,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突围不成,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每天都去参拜自己的老父亲。谁知有一天…[全文]
皇后为何自称“哀家”?“皇帝”称谓是如何而来的?皇帝为何自称“朕”、“寡人”?鲁智深为何自称“洒家”? 皇后为何自称哀家 哀家一词应该是太后用的,而且是皇帝已死…[全文]
古代小说,说两人交战,常云“大战三百回合”。然则何谓“回合”?此词实源于古代车战。 古代社会,无论东西方,都存在一个以车战为主要战争形式的时期,在中国是商朝至西汉初期…[全文]
龙、凤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合成两者形象的“龙凤呈祥”,则是备受崇尚的吉祥图饰。文物学者指出,辽宁西部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龙与凤同时作为祭祀象征出现在红山文化牛河梁500…[全文]
官媒是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即官方的婚姻介绍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称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现在西周。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即婚配)”,…[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有四大无聊,“谥号”是其一(另三大无聊是“年号”、“正统”和“避讳”)。从总体上看,站在终点看谥号,可谓无聊,而又不仅仅是无聊。 纵向地看,它开始有些积极…[全文]
女书,是记录中国湖南江永、道县等当地土话的一种文字,只在妇女中流传使用,男人不识,故称女书,也叫女字。它是世世代代多情善良的女子,用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女书的使用者、欣赏…[全文]
瓦当又称“瓦头”,因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名。“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艺术欣赏要求的提高,有…[全文]
古代没有专门的军事后勤机关,军需供应分属户部、兵部、工部三个部管理。 《军需则例》是清乾隆年间关于军事后勤的兵书。书前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十九年(1784…[全文]
在中国古代宫廷里,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在众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可是,为什么要称皇帝之妻为“后”呢? “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商颂·玄鸟》上载∶“…[全文]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把下棋比作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报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阳成皋一带,北…[全文]
“使”字,有派遣、奉命的意思。我国古时的使臣办涉外事务,要持以“符节”作为国君代表的信物。据《周礼·地宫·掌节》哉:“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门关用符节…[全文]
“万岁”一词最早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罢了。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常呼“万岁”但并不是皇帝的唯一专擅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此时,“万岁”一…[全文]
广播、报纸中常出现“炎黄子孙”的字眼,这个词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炎”和“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著名的两个部落的首领。这两个部落大约在距今五千年以前,曾经居住在黄河、长…[全文]
知,就是管理、主持的意思。知县就是管县,管理、主持一县的政事。 知为管理、主持,古诗文中常常遇到。《左传》“子产其将知政矣”,就是说子产将要主持政事了。宋朝魏了翁《读…[全文]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人数最多,其他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根据史籍记载,中国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全文]
《垂帘听政》中人们称肃顺为“肃中堂”。 “中堂”还常常在旧小说中见到,如“曾中堂” (曾国藩)、“李中堂”(李鸿章)。 “中堂”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清朝政府中,“大学…[全文]
旧戏中每有鞭打犯人,鞭子总象雨点般落在犯人的屁股上,为什么公堂多打屁股呢? 原来,从前罚打犯人,并没有明确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被活活打死。到了唐朝李世民时,有一次他在…[全文]
旧戏曲舞台上,每逢“大老爷”升堂,公堂正面总有一块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据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载:公元前二○六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全文]
11月6日,新昌召开全县文物工作会议。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及文化站长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观看了新昌县不可移动文物概况…[全文]
11月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博物馆承办的第三届浙江省文博系统陈列展览专题培训班在浙博武林馆区举行开班典礼,来自全省各博物馆的90余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的学习。 …[全文]
座落于永中街道镇北村的“何茂顺宅”,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信息点,也是在2017年上半年龙湾区大拆的13个村中,经文物古建筑专家现场调查确认予以原址保护的古建筑之一。何茂顺宅,建于清晚期,国学生何国治建,何国治(名鹏程,字延理,号禹平),曾…[全文]
1995年,石匾被粗麻绳细心吊到地面,放在中河路边好几天。 “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展”正在中国扇博物馆展出。前几天,博物馆里来了一位身着碎花衣衫的古稀长者。她拿…[全文]
11月3日上午,嘉兴市首届篆刻作品展暨海盐县第五届视觉艺术展在海盐县博物馆开展,展出的73件作品都是全市各地书法工作者的精品之作。本届展览由嘉兴市文化馆、海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海盐县文化馆、嘉兴市文联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联合…[全文]
“扁舟东海去,文献启台湾。诗礼传荒服,番黎拜杏坛。”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台湾民众首先想到的是沈光文,尊他为“开台先师、文献初祖”。昨天是沈光文先生诞辰405周年纪念日,在沈光文的家乡——宁波海曙区,隆重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 …[全文]
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11月5日起施行。这是继2015年4月24日第四次修正后的又一次重要修改。6日,…[全文]
为纪念菲律宾苏禄王首次访问中国600周年,由广东华侨博物馆、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菲华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德州市苏禄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超越时空的600年—苏禄王前往中国友好访问600周年纪念展”,11月6日在广东华侨博物馆开幕。 …[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