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之称的来历

  “使”字,有派遣、奉命的意思。我国古时的使臣办涉外事务,要持以“符节”作为国君代表的信物。据《周礼·地宫·掌节》哉:“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

  “节”汉时用竹制成,柄长八尺,节上缀牦牛尾饰物,故称“节旌”。公元前一百年,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使持节”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返藩邦,到匈奴后,该国变卦,将苏武囚禁并软硬兼施劝降。苏武热爱国家,死不叛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操守。

  当年苏武所持的“节”,是皇帝亲授,表示持有者是皇帝的正宗代表,对使臣来说,他所持的节又是皇帝和国家的象征,人在节在,这是他在异国十九年,  “汉节”不离手的精神支柱。

  正因为古时的使臣持节作为国家代表的信物,因此历代都把“使”与“节”联称,就是近代持“国书”赴任的全权大使、特使,也被世人称为外交使节。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