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的来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垂帘听政》中人们称肃顺为“肃中堂”。  “中堂”还常常在旧小说中见到,如“曾中堂”  (曾国藩)、“李中堂”(李鸿章)。  “中堂”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清朝政府中,“大学士”乃是空名,为了满足大学士对权力的要求,往往管一个部。

 

  清朝的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就座时,分东西坐,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土,他便坐在正中,两旁由满汉尚书陪坐。满汉四侍郎,在下面分两旁坐,所以大学士俗称“中堂”。后来,“中堂”成了一种尊称,只要是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不论是否管部,人们都称“中堂 ”。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