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高悬”的由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旧戏曲舞台上,每逢“大老爷”升堂,公堂正面总有一块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据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载:公元前二○六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官里,看到无数珍宝奇物,其中有一块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现);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胃肠五脏;人有疾病在内,则知病之所在。如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官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因为此镜出于秦地,故又称秦镜。又因为此镜功能奇特,故人们多用“秦镜”来比喻官吏精明,善于断狱。后来,不论是清官、贪官、浑官,还是糊涂官,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严明”,就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 ”的匾额。再后来,“秦镜高悬”逐渐演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