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 越瓷鉴定的要领 瓷器鉴定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器物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考古发掘的许多古墓、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少各窑口的瓷器制品,有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器物,这…[全文]
新瓷做旧一般可分为6种方法,藏友只要掌握这6处的仿制原理和甄别方法就可基本判断器物是否属做旧。 磨损:用细砂轮磨平瓷器表面特别是胎底毛糙处,后用硬器轻轻敲打出崩口…[全文]
钧窑瓷器的生产制作自元末以后渐次衰败。明代万历年间,钧瓷的“钧”字因犯了神宗朱先生的名讳,窑场被官府封闭,此后钧瓷生产一蹶不振,陷于濒临绝境的地步,尤其是钧瓷烧制过程中自然…[全文]
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全文]
2017年,海内外上拍的中国艺术品成交价过亿元的共42件,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部分共17件,古代书画部分共10件,占据2017年亿元拍品的半壁江山。古董部分共12件,包括青…[全文]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全文]
2011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从巅峰滑落至今,市场都在翘首期盼“复苏”。偶尔出现的天价标的,偶然闪现的经典艺术品,仿佛让人们以为,市场再一次勃兴为时不远。但并不精彩的总成交…[全文]
1992年开始,台湾画廊协会每年定期举办“画廊博览会”。1995年“画廊博览会”经历了大转型,立足台湾而拓展国际,遂形成相对国际化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1997年台湾画…[全文]
1月10日,嘉德四季第50期迎春拍卖会在北京开始预展,此次拍卖会汇集了3500件精彩拍品,拍品起拍价定价低,旨在春节前让民众选购心仪的“艺术品年货”。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全文]
以张晓刚为例(可能他是这个领域中最极端的例子),他以1.04亿美金的拍卖纪录摘得拍卖会史上最畅销中国艺术家中第五名的位置。 吴冠中的个人作品称霸榜单,他的作品同时…[全文]
华南国际「华丽瑰宝」第三届珠宝艺术品拍卖会近日亮相周大福集团大厦,主办方表示,此次拍卖会展出的161件雅致珠宝和39件书画臻品将正式举槌拍卖。 据了解,本次参与拍…[全文]
纽约苏富比将于1月底举行西洋古典艺术周,呈献「知名西洋古典油画经纪人奥图‧瑙曼收藏」、「西洋古典油画及十九世纪绘画」、「西洋古典油画晚拍」及「西洋古典油画及雕塑日拍」等多场…[全文]
“高温釉下彩”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 不久前,笔者先后拜读了高学训先生的文章《探究高温釉下彩的源头》(原载《收藏快报》总第…[全文]
在友人处见到几块青花瓷片,都是正德年的(图1、图2、图3),都有疑似阿拉伯文字。图4是香港天民楼收藏的一只正德年的青花瓷盒,也饰有阿拉伯文。这些阿拉伯文字是什么意思呢?我去…[全文]
金品卿,名诰,号品卿居士、寒峰山人。安徽黟县人,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间(1862 1908年),曾在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同治、光绪两朝绘制御瓷,其瓷艺也深得同、光两…[全文]
由于我们受到传统概念上“南青北白”的影响,总以为北方只是白瓷的天地;因此对于北方青瓷的了解就少了。事实上,从魏晋时期北方已经开始有青瓷烧制了,像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全文]
国庆长假期间,瓷友吕国玉随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一行赴浙江考察古窑址,在参观上虞博物馆展品时,发现一只唐代有铭文的酱釉陶瓷罐,便拍照留作资料。我对这唐陶瓷罐上的铭文颇感兴趣,经…[全文]
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是汉代颇具特色的一类陶俑,一般多出于四川中北部地区。从历次出土的说唱俑看,它们的身姿形态各异,有坐式、立式、半蹲式等;造型装束有别,有击鼓说唱者、手舞足…[全文]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专制政体。1915年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时尚迅猛发展,新女性时装形象应运而生,跃然瓷器之上,她们以时髦为荣,展示出从封建社会解…[全文]
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青花盘,口径35厘米,高7.5厘米,足径17厘米,深腹,敞口,口边施酱色釉。盘内满绘人物故事画,画面被一高墙分成两部分。墙内有山石楼阁,奇花异草…[全文]
这只绿泥大口扁腹壶为清末民初之器物,通高10.6厘米。此壶盖饱腹鼓,壶把和壶嘴朴实凝重,大敞口,气势恢宏。泥色墨绿,壶身刻有“昔自山中采,今从竹里煎”的联句,暗喻茶叶和煮茶…[全文]
宋代建国之始,励精图治,政治开明,军事强盛,社会稳定,国力开始恢复,经济逐渐复苏,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宋代制玉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崛起,比唐代有更大发展,为了满足…[全文]
麒麟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之上始于元代,明清时期仍广泛使用。笔者喜爱古代陶瓷器集藏,今自荐家藏的两件清代顺治年间青花麒麟芭蕉图大瓷盘,与读者同好们共同欣赏。 一、顺治青花…[全文]
灶具是专供人们烹煮食物和烧水用的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在“送死如事生”观念的支配下,幻想死后仍能像生前一样生活,于是将实用器皿或仿制的模型器即明器(冥器…[全文]
此壶为清代彩提梁壶。壶身分为四面,似圆似方,壶颈部施以白釉。如意披肩,乃宜兴制壶的传统装饰,两面纹饰相同,均以草黄色为底,绘出六个不同色彩的圆形图案,其中一面五个图案,几何…[全文]
唐代花釉为宋代钧瓷的前身,所以也叫做唐钧,或唐花瓷。他是以黑釉或黄釉为底釉,上施蓝斑、褐斑、月白斑的多层施釉装饰的一种陶瓷釉色,与唐三彩有异曲同工之妙。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文]
随着茶壶收藏风气的盛行,紫砂壶的投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但随之而来的是仿制品也大量出现。曾有一位马来西亚的紫砂藏家,家中紫砂藏品近千件,但其中真正的…[全文]
随着古代广彩在收藏市场走俏,仿制品也随着出现。广州知名收藏家邹永生介绍,要区分真广彩和仿制品,一个根据是观察“蛤蜊光”。 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全文]
紫砂壶一直以来都很受大众喜爱,主要是因为紫砂壶具有较强的附吸力,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较长的时间。那么在众多紫砂壶中应该如何来选购一把好壶,已经成为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壶艺…[全文]
除了缠枝花卉纹之外,“龙”也是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这个中国特有的题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威武有力、生动灵活,并且具有出神入化之姿的形象,早已成为各代龙纹的基调。但是在元…[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