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器中为何有阿拉伯文及八思巴文
在友人处见到几块青花瓷片,都是正德年的(图1、图2、图3),都有疑似阿拉伯文字。图4是香港天民楼收藏的一只正德年的青花瓷盒,也饰有阿拉伯文。这些阿拉伯文字是什么意思呢?我去请教紫砂壶收藏大家沙志明先生,他是回族人。他冒雨带我到南京伊斯兰教协会,找到了拓阿訇和杨阿訇。他们都是识别阿拉伯文的专家。不一会就看出来了。图4上五面都饰有文字,但能看清的只有一面,两个字大意是“数量多的容器”。译成汉语就是“百宝箱”的意思。图3碗心一字是一个介词,是××说的意思,也许是“尊大的真主说”。但说的什么,应该在碗边上,我们看不见。至于图1、图2,他肯定地说这不是阿拉伯文字,可能是希伯来文,现在使用此文字的是以色列国。他不懂此语,让我去请教南大的某教授。
后来我又通过南京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大任找到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的金贤友会长,他的回复和两位阿訇相同,图3残盘文字的意思是“阿里说”,阿里是人名,是什么人待考。图1和图2,通过协会的几位专家研究应该是“八思巴文”,但写的内容无法解读。金会长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明代正德年瓷器纹饰多有阿拉伯文字?
明代瓷器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为饰始见于永乐青花,以后历朝均有,其中以正德朝为最,表明了当时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这还同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崇“清真”习俗有关。如伊斯兰教绝对禁食猪肉,正德皇帝多次以敕令禁止养猪,《明实录·武宗实录》中多有记载。又有说正德皇帝生于弘治四年 1491年 辛亥,本命属猪,“猪”字音又与明王朝朱姓同音,故忌讳尤甚。还据说,正德皇帝十分喜爱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妃子,所以正德瓷器中以阿拉伯文做装饰的很多,尤其以青花为甚。正德皇帝淫荡不羁,且喜欢标新立异,最终猝死豹房,年仅31岁。这些,都旁证了正德青花瓷多有阿拉伯文字的原因。因此,这些都成了研究明代中叶伊斯兰文化在我国传播及其影响的重要文物资料。
金会长提到的“八思巴文”,就更有说道了。“八思巴文”是被元世祖尊为“帝师”、“大宝法王”的乌斯藏僧人八思巴所创制的,元末后即废弃不用。古陶瓷纹饰有“八思巴文”,常常是定为元代的依据。我们从图1、图2的发色及龙纹的绘法,断定为正德年的,那么正德年为何出现元代的文字?早在10多年前就有这个争论,有人把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碗,碗底的4字“八思巴文”款(与图1、图2相似)定为“至正年制”4字。这个观点很快遭到驳斥。香港葛师科先生以自家藏品为例,用书写“八思巴文”和书写“正德年制”款的同样器物比较,指出:任何人都会承认这是同一时代的制品。
事实是,明朝历代帝王均与蒙藏上层僧侣保持密切往来,正德帝还将乌斯藏使臣留居豹房与“权倖杂处,气焰灼然”。正德年官窑龙纹瓷器以“八思巴文”书款,一是供入住豹房的国师、活佛使用,一是犒赏蒙藏喇嘛。英国学者霍布森(HOB-SON)就曾著文认为“这种以‘八思巴文’书款是出于猎奇心理,文字不一定准确,只是为了赏赉西藏喇嘛以示友好和尊敬之意”这个意见,颇有见地。
景德镇窑匠并非古文字专家,依样画葫芦的几个字,考住了当代不少文字学家。但有一点,陈列在博物馆的“八思巴文”款青花龙纹碗,决不是误排在明代正德年的元青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