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ⅵ-4 所属地区 河北·邢台·清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清河县 申报日期 2006 清河,作为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自古崇侠尚武。在清朝末年,夕阳掌太平拳便流行于清河县界内卫运河两岸,并成为冀鲁交界运河岸边一大门派。此后,社会变迁,岁月流转,该拳种非但没有被历史的风沙湮没,相反却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不久前,夕阳掌太平...
遗产编号 ⅵ-5 所属地区 陕西·西安·阎良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西安市阎良区 申报日期 2006 牛拉蹩鼓起源于蒲城老爷庙地区,从清道光年间传入阎良关山,其在民间的流传至今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主要分布在阎良区关山镇的关山村一带。 牛拉蹩鼓自清道光年间传入阎良民间后,鼓乐和武术相互融合演绎成为了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关山...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河南·安阳·内黄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安阳市内黄县 申报日期 2006 梅花拳 亦称梅花桩。武术拳种。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 申报日期 2006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又称守洞尘技。故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
遗产编号 ⅵ-3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祁县 申报日期 2006 戴氏心意拳是我国内家拳种之一。是一种保守、神秘、威力强大的拳术。至今外人难窥其径。 戴氏起源: 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戴氏心意拳是先存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机,八卦,形意)形意拳的鼻祖。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讲究眼与...
遗产编号 ⅳ-4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灵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灵石县 申报日期 2006 通背拳在我国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流传十分广泛。传说中在战国时期的“鬼谷先师”传道云蒙山中:仿诸猿之栖息、猎食、争斗、求生之法取其精华而成。始称为通臂,以通臂猿形为主,仿其形而练,旨在加长臂力,击法单操居多。为一种练法。历经千载,先人去粗取精,取长补...
遗产编号 ⅵ―18 所属地区 山东·滨州·无棣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滨州市无棣县 申报日期 2006 长拳 中国拳派之一。查拳、花拳、炮捶、红拳均属长拳之列。古代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新编长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拳种,在武术运动中影响较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代长拳吸取了查、花、炮、红诸拳种之长,把长拳类型的手法、手型、步...
遗产编号 ⅵ―19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 申报日期 2006 简介 斗鸡是以善打善斗而著称的珍禽,又名打鸡、咬鸡、军鸡两雄相遇或为争食,或为夺偶相互打斗时,可置生死于度外,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曾用诗描写斗鸡的场面:“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孟郊也写过有关斗鸡的诗云:“事爪深难...
遗产编号 ⅵ―20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 申报日期 2006 此拳为中国子午门三十六杀手功之一,是水浒好汉阮小七所创,后经子午门六世掌门人吴剑雄反复演练和实战后命名。 拳法特点,该拳短小精悍,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注重实战,快似雷鸣电闪,招式变化奇异,难破难防。
遗产编号 ⅵ-20 所属地区 山东·济宁·梁山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梁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梁山,是水浒英雄故事的故乡,是历代群雄啸聚、反压迫反剥削的地方;同时,又是被誉之为“国宝”――中华武术的四大发祥地之一。因此,不仅在国内一向与河南少林、湖北武当、四川峨嵋齐名,而且;因一部古典历史巨著《水浒传》驰名天下。 长期生活在梁山这片沃土上...
遗产编号 ⅵ-21 所属地区 山东·济宁·汶上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汶上县 申报日期 2006 文圣拳 亦称五步架、杜家拳、神拳、长寿拳。据传为赵匡胤后代,将赵匡胤所习的老洪拳和文功静坐法相结合,发展演变为文圣拳。“文”字取意于文功静坐之法,“圣”字显其拳理高深。清乾隆年间,山东冠县杨四海将文圣拳传嘉祥县的杜宏信。后杜宏信返回家乡广授文圣拳技艺,...
遗产编号 ⅵ-22 所属地区 山东·青岛·李沧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李沧区 申报日期 2006 简介 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张尹庄(又名一里庄),由回族人查尚义(查密尔)、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创编并在回民中传播。据查拳拳谱和历代继承人相传,明朝西域回民查尚义为抗击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应征到内地,行至山东冠县因病疗养,当地百姓对这位爱国义士爱戴尊敬,...
遗产编号 ⅵ-23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宁阳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宁阳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泰山脚下,黄海之滨,齐鲁大地,沃野千里。黄河南岸,大江之北,鲁南平原,四季分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宁阳蟋蟀,生于地脉灵秀之境域,居干湿得宜之沃壤,饮液露风雨之滋哺,食诸虫五谷之丰足,经金风肃杀之锤炼,得天时地利之元气,故宁阳为我中华斗蟋名虫辈出...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四川·达州·开江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大词家辛弃疾《元夕》一词,极写正月十五闹花灯,灯海、花海、星海,璀璨绚烂;箫声、歌声、笑声,清脆婉转;鱼灯、龙灯、玉壶灯,灯火阑珊。这样的热闹情景,我们年...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四川·泸州·纳溪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申报日期 2006 川南泸州纳溪的“搬打狮子”,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相传130个春秋,流行于川南各地民间,是四川狮舞的一个优秀流派。“搬打狮子”是融武术、杂技、歌舞于一炉,集文狮、武狮于一体的无任何安全防护设施的纯民间高空艺术,其中有“大脸子”、"小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