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ⅰⅳ-5 所属地区 黑龙江·哈尔滨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哈尔滨市 申报日期 2006 珍珠球是一种满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原名采珍珠,来源于满族古老的采珍珠生产活动。远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居住在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少年男女在采珍珠之余,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作大颗珍珠,采珠人在水区设法摆脱蛤蚌区的防守,将绣球投到伙伴手...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吴桥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吴桥县 申报日期 2006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沧州管辖,是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 吴桥杂技文化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而形成,现在主要流布于吴桥县域、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 河北省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中山国成王墓中已有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山东·聊城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聊城市 申报日期 2006 聊城地区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是东夷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当时东夷人的首领蚩尤据说便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就源于角抵戏即蚩尤戏。聊城杂技现分布于东阿、茌平、阳谷等县及其周边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杂技马戏得到初步发展,到汉代已...
遗产编号 ⅵ―4 所属地区 北京·宣武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北京市宣武区 申报日期 2006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
遗产编号 ⅵ―5 所属地区 新疆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维吾尔族达瓦孜,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高空走索”,它是维吾尔族绵延千年的一种杂技艺术表演形式。成书于1072至1074年的《突厥语大辞典》中即有“走软绳,耍达瓦孜”的文字记载。千余年以来,达瓦孜的演出方式基本保持传统风貌。 达瓦孜表演多在露天进行,其特点...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晋中市 申报日期 2006 心意拳,又称形意拳、六合拳、心意六合拳、意拳,是我国优秀的内家拳,也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 心意拳是晋中历史上的武术前辈们在继承姬氏原创心意拳的基础上,结合保镖护商等新的武术实践,遵“天人合一”之理,循“一气、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进、八卦、九宫、...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安徽·毫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亳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庄子》中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载述,可见当时已有多种...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安徽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桥区 申报日期 2006 (1)临泉民间杂技马戏 杂技,古称百戏,属于散乐。临泉历史悠久,50年代出土的文物――西汉陶器、陶楼(系演出设施)中,楼上有演出杂技节目的表现,间接证明了汉代时临泉即存在杂技活动。口碑相传,明代中期,曾有一班艺人在临泉的杨桥、长官、沈丘(今...
遗产编号 ⅶ-3 所属地区 河南·郑州·荥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郑州市荥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由清朝乾隆年间原汜水县苌乃周先生所创。苌家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为中国名拳之一,其内容丰富,文武并重,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技法独特,是中华武术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其创始人苌乃...
遗产编号 ⅶ-4 所属地区 河南·三门峡·陕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三门峡市陕县 申报日期 2006 社火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一项群众集体游艺活动,三门峡陕县大营村对社火却有另一种解释。大营村有万余人,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大村之一。大营的村名源于唐时驻兵屯田的兵营,村民按居住地结社,后逐步形成了东西南北四个社。每至春节、元宵时节,四社兵民联欢,军士...
遗产编号 ⅶ-6 所属地区 河南·驻马店·确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驻马店市确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相传在北宋年间,驻马店确山县有一年大旱,为了解除旱情,大家自愿捐钱修建一处庙宇,要铸一口大钟放在庙里。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中的铁器拿到场子上,由铁匠们把铁器熔化成铁汁。这时飞来一群乌鸦,它们盘踞在树上呱呱乱叫,怎么也轰不走,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
遗产编号 ⅶ-8 所属地区 河南·三门峡·灵宝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三门峡市灵宝市 申报日期 2006 灵宝市阳平镇东西常骂社火,由来已久,闻名遐迩。骂社火,原来叫“社合”。相传尧舜时期,人们为纪念轩辕黄帝和嫫母的公德,每年春季都要大举祭祀活动,用唱歌、跳舞祈祷吉祥,消除纠纷,合作向前。在后来自发活动中,有了好差之别,差的不服气好的,挑剔好的毛病...
遗产编号 ⅸ-1 所属地区 河南·濮阳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濮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濮阳市华龙区东北庄村是全国闻名的杂技之乡,2000年被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 东北庄杂技的历史起源 《三国志。魏志。甄后传》裴松之注所引《魏书》记载了曹操的儿媳甄后八岁时观看民间马戏的故事。在明...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重庆·巴南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巴南区 申报日期 2006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距重庆朝天门30余公里,位于古代巴国境内三峡(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腹地明月峡出口处的长江南岸。此地很早就有人类居住。附近的干溪沟商周遗址中,出土300余件打制、磨制石器,便是很好的佐证。唐代大诗人王维路过明月峡写有“水国舟中市”的诗句,...
遗产编号 ⅶ-1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花垣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申报日期 2006 湘西苗族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种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而又能 “健体延寿”的全能运动,是湘西苗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据苗族民间传说,其武术立堂子念的《请师诀》和一般咒语所言,苗族武术始于“裒尤”,即蚩尤,乃九黎三苗之首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