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河南·三门峡·灵宝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灵宝市、陕县 申报日期 2007 古陕州通秦连晋,是沟通我国东西部经济的桥梁,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津要。在该区域,民族民间戏曲艺术源远流长,许多戏曲就发源于此,而扬高戏是其中一种。 提起扬高戏,至今在陕县大营镇峪里、灵宝市大王镇南阳两个村子,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少年儿童,可说...
遗产编号 ⅴ-2 所属地区 河南·南阳·邓州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邓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咚将――咚将――得儿咚将――”,一阵铙钹响,几声咿呀腔,男女老幼就搬着小凳扶将着赶过来了。待大家稍稍坐定,一记锣声“咣――”,台下观众便一个个屏息凝视,随着剧情,大家或喜或怒或怨,或击腿,或扼腕,有的还随鼓板哼上几声。到精彩处,台上铙镲声声紧...
遗产编号 ⅴ-3 所属地区 河南·南阳·淅川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淅川县 申报日期 2006 “蛤蟆嗡”小剧种自清光绪三年,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蛤蟆嗡”的音乐分为唱腔和弦乐曲牌两大部分,属于套曲体,根据唱词的格式和不同的情节套曲演唱。主要曲调有“恋花”“阳高”“阴丝”“花鼓”“纽丝”等。乐队分文武场:文场只有两把胡琴和一把四胡;武场有大、小...
遗产编号 ⅴ-6 所属地区 河南·南阳·桐柏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桐柏县 申报日期 2006 古老的木架,雪白的幕布,在激越的鼓乐声中,皮影艺人双手操纵着几根细细的竹棍,舞弄得小小的皮影人子蹦蹦跳跳……这样的场面,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看到了。然而,笔者近日却有幸在山区桐柏目睹并感受了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 河南皮影戏在南阳,南阳皮影戏在桐柏...
遗产编号 ⅳ-6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怀仁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怀仁县民间艺术协会 申报日期 2006 二人台简介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
遗产编号 ⅳ-7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怀仁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怀仁县民间艺术协会 申报日期 2006 【中路梆子】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
为了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自6月16日起,赫章县举办了主题为“夜郎文化圣地”的赫章文物图展和赫章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果图展。 举办此次成果展旨在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展示夜郎古国蕴藏的璀璨、优秀的历史文化,使赫章县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努力为赫章实施“历史文化兴县”战略,打造“文化名城”提供文化支撑。 ...
日前,清城区道德模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首站在飞来湖中学举行。活动由清城区文体局举办,清城区博物馆和清城区文化馆承办。活动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示清远市道德模范事迹和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清城区创文工作。 当天,近百幅图片在学校内集中展示,引来众多师生驻足围观。学生们从图片中了解道德模范的事迹,以及三人燕尾舟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通过图片展,感受到熏陶,学习了很多东西,例如敬...
6月28日,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12330工作站成立仪式在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周立权、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利等领导出席活动。西城区文化委、区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负责人及80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代表参加了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上,北京12330、西城区知识产权局与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署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12330工作站共建协议,周立权和徐...
遗产编号 ⅵ―6 所属地区 福建·宁德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宁德市 申报日期 2006 霍童线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 据历史传说,隋代谏议大夫、开山大祖黄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线...
遗产编号 ⅵ―7 所属地区 河南·郑州·登封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河南省登封市 申报日期 2006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 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表现形式,而以佛...
遗产编号 ⅵ―9 所属地区 天津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天津市 申报日期 2006 重刀系大刀的原称,它是京津一带的一种传统兵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天津市回族大刀成名于明成祖初年,相传燕王朱棣的一个金陵籍回族将领惯用一把60斤重的大刀征战,他随朱棣北伐平定天津,后举家迁至天津,于是有了津门曹氏大刀,代代相传。至近现代时,传人曹金藻阿訇的大刀已...
遗产编号 ⅵ―10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沧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沧州市地处河北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南大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人犯流放之所,人们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因此武术盛行。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乾隆年间已成为华北一带的武术重镇。199...
遗产编号 ⅵ―11 所属地区 河南·焦作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 申报日期 2006 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数百年来已衍生出广播海内外的陈、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陈氏太极拳出现于明末清初,系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经过潜心研究创编而成的。 太极拳是集技击、强体、健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