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武术_非物质文化遗产_杂技与竞技
遗产编号 ⅵ―10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沧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沧州市地处河北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南大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人犯流放之所,人们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因此武术盛行。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乾隆年间已成为华北一带的武术重镇。1992年,沧州被正式命名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八极、劈挂、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等53个拳种,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40.3%,各门派均具有刚猛剽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近几百年来,沧州武术精英荟萃,涌现出丁发祥、霍元甲、王子平等大批高人义士,为御外辱、扬国威、光大中华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沧州武术独树一帜,除有代表性拳种的8大门派以外,疯魔棍、苗刀、戳脚、阴阳枪等拳械为沧州所独有。沧州武术还兼收并蓄,积累了雄厚的传统武术资源,近年来又吸纳跆拳道和规范武术套路等积极成分,取得新的发展。沧州武术刚劲威猛,技击性强,既有大开大阖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阴阳、内外、刚柔、方圆、天地、义理等源于儒、释、道的理念和意蕴。
习练沧州武术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锻炼人的精神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和完善中华乃至国际武术文化,还可以进一步带动武术培训、表演、竞赛、交流、节庆会展、器械生产交易等多种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沧州武术技艺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老拳师文化水平低,“学问都在肚子里”,而他们年事已高,许多绝技妙招濒临失传,急需保护和抢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