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山东·青岛·胶州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山东·烟台·海阳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辽宁·抚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河北·石家庄·井陉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井陉县 申报日期 2006 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东距省会40公里。 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陉拉花经...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广东·湛江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广东·汕尾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汕尾市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浙江·金华·浦江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浙江·湖州·长兴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长兴县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浙江·宁波·奉化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奉化市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四川·泸州·泸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四川省泸县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徐水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徐水县 申报日期 2006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浙江·台州·临海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 申报日期 2006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广东·广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
遗产编号 ⅲ―6 所属地区 安徽·蚌埠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 申报日期 2006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