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ⅳ-3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祁县 申报日期 2006 祁太秧歌是晋中盆地,以祁县、太谷为轴心,辐射周边10余县的乡土小戏,是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软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它是我省戏曲花篮中...
遗产编号 ⅳ-4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和顺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和顺县 申报日期 2006 “凤台小戏”,是由二、三人扮成角色的民歌表演唱形式,因产生于和顺县凤台村而得名。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凤台村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因而流布不广,建国以后才逐渐流传至和顺境内的其它村镇。“凤台小戏”所唱曲调,从其曲牌名称看,有的...
遗产编号 ⅳ-29 所属地区 山东·滨州·沾化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滨州市沾化县 申报日期 2006 渔鼓,亦称道情,原是道士们唱的曲调。起源于唐代九真承天乐道曲,主要是用来传播道教教义和宣扬处世思想。南宋时开始用渔鼓、简板伴奏,从那时起被称作“渔鼓”。元代杂剧《岳阳楼》、《竹叶舟》等剧中都有穿插演唱。明清以来,流传渐广,影响扩大,成为比较流行的曲...
遗产编号 ⅳ-30 所属地区 山东·滨州·无棣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滨州市无棣县 申报日期 2006 哈哈腔 哈哈腔,又名柳子调,艺人口语呼之为合合腔,它是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衍变而成。产生该剧种的确切年代待考。然而,根据山东省德州地区、河北省保定地区有关文化部门的考察资料,说明远在明代,哈哈腔已在鲁西北各县和河北沧州地区...
遗产编号 ⅳ-31 所属地区 山东·滨州·阳信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滨州市阳信县 申报日期 2006 阳信县流坡坞镇前菅村的民间艺术“哈拉虎”,也叫“哈拉头”、“牛骨戏”等,以手拿的伴奏乐器而得名,演唱所持乐器有两种,一种用木头木板制成,当中凿成6个格,每格中间镶6个铜钱,摇动时,铜钱及木头发出哈拉哈拉的响声,故称“哈拉虎”。
遗产编号ⅳ-32所属地区山东·滨州·博兴县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滨州市博兴县申报日期2006 滨州博兴县是吕剧的发祥地。吕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由民间杂曲小调逐步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 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不仅在我国北方流行甚广,...
遗产编号 ⅳ-33 所属地区 山东·东营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东营区牛庄镇,广饶县吕剧团 申报日期 2006 吕剧 简介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
遗产编号 ⅳ-16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 申报日期 2006 大平调系梆子声腔剧种,因其唱腔音乐比山东梆子、豫剧、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平调或大平调。 大平调流行地区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跨越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西到郑州、陈州,南到徐州、毫州,北到大名磁州,东到济宁、兖州,号称流行五省八...
遗产编号 ⅳ-18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 申报日期 2006 皮影戏,旧称“影戏”,也叫“驴皮影”、“灯影戏”。河北唐山一带则称“乐亭影”或“影儿”。江、浙一带俗称“皮囝囝”。福建、广东称之为“皮猴子戏”或“竹杆影”等。有人把皮影戏归属于傀儡戏范畴,称之为“平面傀儡”,倒也不无道理。 皮影戏的起源,有种种传说。...
遗产编号 ⅳ-21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定陶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定陶县 申报日期 2006 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起源于清朝末期张湾镇后冯村,至今约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相对于山东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说唱艺术来言,定陶皮影则近乎地方戏曲,在山东皮影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 冯氏先人与明朝迁居定陶,约在1821年,冯玉濮、冯玉福受剪纸艺术的启...
遗产编号 ⅳ-22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泰安市 申报日期 2006 泰山皮影戏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据长辈的长辈讲,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了,是谁第一个把皮影戏传到泰山已无从考究。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
遗产编号 ⅳ-33 所属地区 山东·济宁·梁山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梁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枣梆,是鲁西南地区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在梁山一带最有名气的,是梁山县方庙村和北部大张村的枣梆戏,而方庙村的演出活动则最早。据传,因梁山一带百姓多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民而来,所以梁山明清时的地方戏大都带有山西梆和陕西秦腔的韵味,托腔绵长,腔调高亢...
遗产编号 ⅳ-34 所属地区 山东·济宁·邹城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邹城市 申报日期 2006 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一面小鼓,在表演时,因击鼓的花点较多而得名“花鼓戏”。山东省邹城市的花鼓戏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传至邹城山头村也已近150年。 山头花鼓戏最早是艺人们用来上门乞讨的。演唱者自敲自唱,二人一组。装扮极其简单,...
遗产编号ⅳ-35所属地区山东·临沂·沂南县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沂南县申报日期2006 俗话说的好:说书唱戏,劝人方! 说起弦子戏,很早就 听说过弦子戏,就是没有亲眼见过,也没有亲耳听过,今天亲眼所见、亲耳听过,原来老百姓就喜欢“弦子戏”,它是老百姓自己的戏,以古喻今,以唱戏的形式,来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的美德,它主要分布在鲁南和苏北地区! 弦子戏是...
遗产编号 ⅳ-36 所属地区 山东·临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临沂市 申报日期 2006 柳琴戏 一、简介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鲁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说是由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