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皮影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 ⅳ-18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 申报日期 2006
皮影戏,旧称“影戏”,也叫“驴皮影”、“灯影戏”。河北唐山一带则称“乐亭影”或“影儿”。江、浙一带俗称“皮囝囝”。福建、广东称之为“皮猴子戏”或“竹杆影”等。有人把皮影戏归属于傀儡戏范畴,称之为“平面傀儡”,倒也不无道理。
皮影戏的起源,有种种传说。其一,西汉文帝刘恒的宫妃“抱太子在窗前玩耍,巧剪桐树叶作人形,映在窗上表演”。其二,汉武帝刘彻,“因爱妃李夫人过早去世,帝思念不已。时有齐人少翁言能至其神,于是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帝居他帐遥望。见有好女如
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仿佛是夫人之像。”以上传说虽然讲的不是皮影戏,却足以说明古人早就利用光影来做各种娱乐游戏了。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窗花、走马灯等其实也是利用光影的民间美术品,它们正是皮影戏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好素材。
从历史资料看,皮影戏的形成、完善,是在唐、宋时代,有1000余年的历史。如唐代,有人用张挂绘画或活动纸人伴随传经讲史。据孙楷第著《傀儡戏考原》记述:佛教门人“僧徒夜诵经卷,装屏设像”。宋代张耒著的《明道杂志》写道:“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又据宋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描述:“逢节庆日,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都城记胜》中说:“影戏。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南宋时,周密已经把临安(杭州)享有盛名的皮影艺人贾震、贾雄、尚保义以及女艺人王润卿等20余人,记述于所著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而且还记录了皮影团体―绘革社。由此足见宋代,皮影戏已经成为颇受群众喜爱的戏剧艺术了。
到了元代,皮影戏开始作为军队中的娱乐活动,到大西北和波斯(伊朗)随军演出。据说,伊朗的皮影戏就是中国传过去的。以后又传入阿拉伯等国。德国大诗人歌德,就是一位皮影爱好者,1774年,在一个展览会上,他特地把中国皮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之后,他又举办皮影戏演出,以庆祝自己的生日。至今,日、美、法等国的博物馆,都把中国的皮影作为珍品展览收藏。许多国家都有皮影艺术团体。美国则有“悦龙皮影剧团董事会”。德国奥芬巴赫市皮革博物馆内,一展厅专门收藏、展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皮影3000余件。中国的展品全都是清代精品。应邀帮助整理、布展的三位中国皮影专家看后为之震惊、激动不已。此馆还收藏皮影文字资料。其中就有李福增的代表作―皮影《猪八戒智激美猴王》剧本。
由此可见,中国的皮影艺术,对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增进各国人民的文化艺术交流做出过较大贡献,对近代电影艺术的发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西方戏剧史家曾说过:“中国的皮影是电影的开山祖。”
济南皮影戏,过去叫“兰州布影”。据说当初河北滦县乐亭皮影为全国之首,俗称“天下的影,数乐亭”。它又称“滦州布影”。由于口误,所以叫成了“兰州布影”。“兰”实为“滦”字之误。后来,发现两地皮影的特点、风格等都大不相同,所以1952年改称为“山东皮影”。
济南皮影戏是由李克鳌带进来的,有77年历史了(1918年至1995年)。李克鳌原籍山东邹县李家楼人,农民出身,做过卖馍馍的生意。因为他颇爱皮影艺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跟曲阜的皮影艺人张盛旺学习。那时张盛旺已经是孤身艺人,后来在李家养病,病故前说:“我在你家吃住,欠了你不少帐,我的这些影子(指皮影人)都留给你了。弄这些影子很不容易,就算顶了帐吧。”从此,李克鳌便继承了这份艺术遗产,在邹县一带演出。后来,渐渐有了名气。据说,李克鳌曾两次进孔府演出,孔府还送给他一些皮影道具。
40年代末济南解放后,李克鳌在人民商场建起自己的皮影戏院。李克鳌有两个儿子福增、福祥。该戏院便取名为“增祥茶园”。1955年,在济南市文化局的关怀支持下,成立了向群皮影社。同年4月,李福增、李福祥代表山东,赴首都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木偶、皮影会演。受到大会代表和观众的热烈欢迎,荣获优秀演出奖,并被选拔到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为山东皮影争得了荣誉。
1956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皮影画集》,其中就选用了李家保留的30年前的两个影人和一匹马。
1959年,向群皮影社和木偶剧团合并,名为济南市木偶皮影剧团。皮影队增加了乐队和学员,增强了新生力量。建团后,皮影艺人积极创作排练了新节目,如现代戏《挑嫂》、《新媳妇》、《两块六》、《鸭司令》、《东海小哨兵》等,神话剧《智激》、《平顶山》、《东郭先生》等近20个皮影新剧目。
改革开放后,周茂珠等人准备重操搁置多年的皮影艺术,再演皮影戏,却又苦无道具。1978年冬,青岛皮影老艺人孙封年来济南探亲,随身带来皮影道具,周茂珠便用他的道具和李兴时等人在铁路文化宫连演三场,观众场场爆满,受到热烈欢迎。之后,周茂珠、李兴时等人赶制道具,在大明湖等地演出。1980年,山东电视台把李兴时等人演出的《西游记》拍成电视片,在省内和中央电视台播放,受到观众的喜爱。之后,济南皮影戏在趵突泉、人民公园、解放阁连年演出至今,每年平均近百场,观众总计60万人次。1988年8月,他们还在五龙潭公园举办了皮影展览。同年12月,应邀在趵突泉举办皮影展演会,共50天,观众8万人次,外宾300人次。
早年,济南皮影的影人只有22厘米高。它操纵灵活,容易掌握,打斗激烈,做各种动作非常逼真,演员双手可操纵二十多个影人而不乱,得心应手。但是,要在大的剧场演出,较远处就看不清楚。所以在1957年,有人率先把影人增高到30厘米。现在已经增高到50厘米。因为演员操纵影人,从小到大要有适应过程和技艺的提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