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ⅳ-9 所属地区 山东·青岛·即墨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青岛市即墨市 申报日期 2006 地方剧种。 流行于山东青岛、胶县、即墨、平度一带。系由茂腔于1900年前后受曲艺“四股弦”的影响发展而成。因用四股弦伴奏,使唱腔有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剧目和茂腔相同,表演也相似 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乾隆年...
遗产编号 ⅳ-11 所属地区 山东·莱芜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莱芜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起源与演变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亦称“靠山梆子”、“本地梆子”,是全国戏曲剧种中有地方独特风格的剧种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1983年)中有专文记载。 莱芜梆子的剧种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由流行于鲁西南一带的梆子腔演变而来;...
遗产编号 ⅳ-12 所属地区 山东·滨州·惠民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滨州市惠民县 申报日期 2006 东路梆子,又叫“章丘梆子”,群众称它为“山东沤”。章丘,过去是南北贸易、商贸往来的重镇。由于商业的繁荣发达,当地的戏曲艺术也蔚为大观。目前流行的东路梆子,为秦腔系统的分支,是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流传到山东境内章丘、惠民等地的,至少有一百八十八年前,...
遗产编号 ⅳ-14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菏泽市 申报日期 2006 大弦子戏是流行于鲁西南和豫东北的一个古老剧种。它是由元杂曲的“弦索腔”发展演变而成的,因是初用三弦作为伴奏乐器,故被称为弦子戏。又因其成立的班社先后不同,艺人多少和演出水平高低而分为大小两班等,大班称大弦子戏,小班称小弦子戏,剧种通称“大弦子戏”。 ...
遗产编号 ⅳ-41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花垣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申报日期 2006 苗族戏曲剧种。 解放后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州等苗族居住地区,都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产生了苗戏。 伴奏乐器有苗笛,芦笙,牛腿琴等。 剧目《哈迈姑娘》等,就是根据苗族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
遗产编号 ⅳ-36 所属地区 湖南·怀化·鹤城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怀化市鹤城区 申报日期 2006 怀化上河阳戏:上河阳戏是怀化地区的地方剧种,内容取村小型多样,随意性强,贴近生活生产,就地取村,非常即兴化,表演形式有一定的程式化,语言有戏腔的口语化,生活化,角色以小丑、小生、小旦“三小”为主,大型剧目里面也有老生、老旦、书生、武旦、花脸;音乐高...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福建·漳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芗剧是用闽南语演唱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福建省九龙江下游漳州平原的芗江流域。又名歌仔戏,为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曲调优美,长于抒情,音乐极具特色,民歌色彩浓郁,说唱特点明显,尤其是“哭调”的丰富动用,有极强的感染力,极富闽南乡土特色。 芗剧是在台湾歌仔戏...
遗产编号 ⅳ-6 所属地区 福建·漳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铁枝木偶戏,俗称仔戏,因操纵木偶表演的杆是铁枝,故称铁枝戏。有的也称铁线戏。广东惠来、海陆丰,潮汕一带也叫“皮猴戏”或“阳窗纸影戏”,因其表演方法与纸影??皮影同,铁枝戏是把平面的纸影变为立体的戏偶,皮影在广东被称为“阴窗”纸影戏,故铁枝戏亦称为“阳窗”纸影...
遗产编号 ⅳ-7 所属地区 福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 申报日期 2006 竹马戏:戏曲剧种。 竹马戏,是从民间歌舞“跑竹马”表演发展而来的地方剧种。它发源于闽南漳浦、华安等县,流行于长泰、南靖、龙海、漳州、厦门、同安、金门等县(市)以及台湾省。过去,竹马戏班每到一地演出,开场节目总要表演《打四美》(或称《跑四喜》),即由四位小姑娘分别扮...
遗产编号 ⅳ-9 所属地区 福建·泉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早时称“悬丝傀儡”、“线戏”、“木人戏”等。泉州及闽南语系地区,习惯叫它“傀儡戏”、“嘉礼戏”。其源头,与远古巫文化关系甚密。本来为“丧家乐”,汉代变成宾婚嘉会中“贯彼五行、超诸百戏”的独特表演艺术。傀儡戏在晋唐时随中原士族南迁入,大约唐末...
遗产编号 ⅳ-24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宁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泰安市宁阳县 申报日期 2006 清朝后期(距今约130年),由河北吴桥艺人传艺于宁阳??城孙家滩的孙方松。后经孙氏几代人的艺术探索和传播,宁阳木偶戏走出宁阳,在安徽、江苏及山东省内一些城市都有一定影响。宁阳木偶戏,属杖头木偶类,偶头大如茶壶,夸张逼真。在操作技法上具有独特风格,身...
遗产编号 ⅳ-27 所属地区 山东·淄博·临淄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淄博市临淄区 申报日期 2006 据说,清乾隆年间,青岛一才女在崂山修行,被鹧鸪鸟婉转之声吸引,便模仿这种鸟的啼鸣,独创出一种新的声腔。后来该女子来到临淄,与上河村举人孙兆楚在此创立戏班,至此鹧鸪戏在当地流传开来。 鹧鸪戏现在已历经7代。20世纪30年代初,鹧鸪戏达到鼎盛,附...
遗产编号 ⅳ-28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平阴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济南市平阴县 申报日期 2006 《王皮戏》亦称“王皮调”是流传于平阴县孔村镇郭柳沟村的民间小戏。因为这种小戏仅存《十八大姐逗王皮》一个剧目,所以当地群众就称之为“王皮戏”。 《十八大姐逗王皮》戏中的主角姓王名通、字兴春,因为他是皮匠,所以叫他王皮。王皮娶了十八个老婆,所以称...
遗产编号 ⅳ-4 所属地区 江苏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 申报日期 2006 锡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一带。发源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常州农村,初为乡民用当地的民歌小曲说唱故事以自娱,称为“东乡调”,后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由于语音唱腔略异,分“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之后,滩簧吸收了江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身段动作,开始演唱生...
遗产编号 ⅳ-5 所属地区 江苏·盐城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 申报日期 2006 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淮剧语言是以今建湖县的方言为基调,经过戏曲化而形成的一种舞台语言。清代中叶,在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着一种由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