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小戏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ⅳ-4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和顺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和顺县 申报日期 2006

 

  “凤台小戏”,是由二、三人扮成角色的民歌表演唱形式,因产生于和顺县凤台村而得名。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凤台村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因而流布不广,建国以后才逐渐流传至和顺境内的其它村镇。“凤台小戏”所唱曲调,从其曲牌名称看,有的显系明、清时代流传下来的,如《莲花落》、《银纽丝》、《打枣》、等;有的则是东山地区的民间小调,如《摘花椒》、《绣荷包》等。“凤台小戏”的曲调流畅而优美,风格清新,结构方整,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凤台小戏”总的看来,具有一种湖光山色的韵味。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