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漆嵌骨拜帖匣 民国蝶恋花金钱纹书卷式名片夹 古代名片匣使用者一般都是显贵名流,通常选用红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名木制作 万明 在当今社会交往中,名片被广泛地使用着,特别是与人初次见面时,几乎必不可少。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全文]
哈尼族人多居住在中国云南省的西部。哈尼族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全文]
1月8日,由20余位国内高等美术院校学者、艺术家组成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首个国外段采风考察团由北京出发,飞抵首站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至此,“彩绘丝路R…[全文]
普米族源于古代氏羌族群,其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丰富而独特。据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记载:“永宁府(注:今宁蒗永宁)……多西番(注:普米族史称),民性最悍,佩刀披毡,……妇女以膏泽发…[全文]
水族在建国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主产水稻,兼事手工业,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这个特点,在水族的服饰上有鲜明的表现。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全文]
修复后的公主冠饰 2010年12月14日至2011年1月14日,“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发掘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国专家共同完成修复的唐代公…[全文]
最喜欢听吉利话的就是中国人了,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以说是从宫廷、到官宦、到文人、到民间,全都被这种传统笼罩着。这种传统,其实源于中国人的祥瑞观念。 祥瑞观念自古有之,它不仅存在于人的意识中,很多时候,它也被寄托在某种动植物、器…[全文]
赫哲族概状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也是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人口的构成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于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全文]
云南民族博物馆经过精挑细选,推出的263件(组)极富民族韵味的传统服饰、宗教用品、生产生活工具以及民族乐器等文物26日亮相“丝绸之路”名城兰州。 这场以“彩云之南——云南民族民俗展”为名的展…[全文]
《外滩画报》: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中国人的着装基本上已经完全“欧化”了。实际上全世界的人的着装如今都差不多(除少数地区以外)。传统的服装元素流失,在你看来没有一点可惜吗? 袁仄:当然是遗憾的。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