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素雅的达斡尔族服饰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于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从事农业、畜牧业和传统的渔猎业。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早、较多的民族之一。
较为先进的生产力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决定了达斡尔族服饰原料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衣饰原料中,往往都是犴等兽皮、羊皮和布帛等兼而有之,但又各有侧重。总的来看、男装以皮质为主,女装以棉布居多。
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男子夏季穿白汗衫、白裤子,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自制的布鞋或皮靴,戴草帽。冬季出门戴狍头皮或狐狸头皮做的帽子,帽子双耳翘起,穿棉布长衣,外套犴皮坎肩,做客时穿长袍。外面围中间开衩的围裙(有的皮制),有装饰图案或饰边。围裙外穿短坎肩,坎肩有大襟、半偏襟、对襟。劳动时穿皮套裤。男人出外打猎时,穿狍皮制的猎衣。戴礼帽或黑绸瓜皮帽,腰束布带,脚穿皮靴。
达斡尔族妇女心灵手巧,会做各种狍皮被、大衣、狍坎肩、手套、靴子等。她们穿长而肥的袍子,不开衩。有时外面穿短坎肩或长坎肩(库如木)。长袍袖管肥大,上绣美丽图案,饰花边,内里有两层(一层比一层长)假袖。图案较简单,色彩浅淡素雅。不束腰带,不穿短衣,颜色以蓝色为主。夏天脚穿白布袜,绣花鞋,冬季不穿棉裤,穿单裤,外套夹布套裤。穿皮衣、皮靴。年节或喜庆之时,女子才穿各色绣花绸缎衣服,外套坎肩,与清代满族服装样式基本相同。中年以上的妇女,部分还保留着满族式发髻。

达斡尔族男子的帽子多用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其中以狼头皮帽最为普遍。这种帽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用黑布剪成两个眼球贴于原来的眼窝处,或嵌入两个黑玻璃球做眼睛,形象非常逼真。出猎时戴上它不仅可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伪装作用。
帽子:过去冬季普遍戴狍头皮帽子,用狍头皮毛朝外作帽盔,兽耳向上挺立,嵌入两只眼睛,用狐狸、猞狸皮做帽耳,防寒耐用。猎人戴此帽可起伪装作用,便于接近野兽。温暖季节多数人愿戴毡子礼帽。现在都戴市场上出售的帽子。
靴子:传统靴子有三种:“奇卡米”,用狍腿皮拼缝靴面,用鹿脖子皮做靴底,里边穿狍皮袜子,垫乌拉草,轻暖柔软,最适涉雪,猎人愿穿这种靴子;“斡洛奇”,布腰布底或是皮底,是春夏秋穿用的便靴;“得热特莫勒”,布腰皮底有长绑带,里边穿毡袜垫乌拉草,系扎绑带不进雪,轻暖,适合冬季劳动时穿。还有皮底、犴腿皮拼缝的靴子。
手套:冬季戴,只有一个大拇指的长腰皮“手闷子”,用细皮条扎胳臂上,手腕处有一道开口,必要时能从开口处伸出手。冬季劳动时戴长毛皮套袖,可防止冻手,劳动操作也很方便。
腰带:过去达斡尔族男子都喜欢扎腰带,而且要佩挂烟具和火镰。近些年已很少见。

女装:达斡尔族妇女多数穿布料衣服,根据不同季节穿棉、夹、单布料衣裤。青年妇女愿穿浅蓝色,中年人愿穿蓝色。每个妇女在结婚时都要做几件面料较好比较华丽的服装,外面罩艳色大绒长坎肩,穿绣花鞋,戴头饰、耳环、手镯、戒指等装饰品。衣襟上佩带绣花荷包和手绢,为老人或客人敬烟时用。老年妇女愿穿深素色服装,外面罩黑色大绒短坎肩,穿黑色布鞋,头戴黑大绒头匝,中间嵌有色玉宝石。中、老年妇女劳动时多用白毛巾包裹头发。
责任编辑:慧月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