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四季花鸟屏作品,纸本,彩绘,每屏均为纵135厘米、横33.5厘米,现分别介绍如下: 图1所示为《燕贺留春图》。画面左上角斜向右下垂绿叶紫藤,两串紫色藤花下悬,…[全文]
近年来,清代早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所铸钱币,俗称“清三代钱”因其字中包含美好的吉祥寓意,商贩们将其制作成挂饰进行销售,致使此类钱币的价格也逐年攀升,并颇受普通收藏家的爱好…[全文]
2013年11月16日,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我错失了一枚之前从未见过的湖南省铸造的当二十铜元。湖南省铸造的双旗嘉禾铜元数量很大,恐怕没有谁能与它匹敌。但这枚铜…[全文]
民国时期的瓷业生产,虽然只经历了短短38年,却是瓷业发展的重要变革阶段。艺术个性的释放和发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影响,民国瓷器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充分体现出古今相交、中西相融…[全文]
罐高18厘米。直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器身罩釉光润洁白,釉上绿彩凝厚泽莹,主题纹绿龙在白釉映衬下,昂首飞舞,分外醒目。龙纹具明代的绘制特征:扁嘴瘦身,一蓬长发,发上冲…[全文]
今年年初,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视剧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剧热潮。说真的,这部剧的众多场景还是很用心的,特别是剧中那一片令人惊艳的世外桃源,让不少人都想穿越到青丘的桃…[全文]
茶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用于捣烂蒸青鲜叶的杵臼,也就是《茶经二之具》中提到的“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这类茶臼体量相对较大,臼腹也相对较深。 茶…[全文]
胄是我国古代所有兵器中保存数量最少的一种,完整者屈指可数。商周铜胄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制。在中原地区,铜胄主要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胄是一种…[全文]
佩玉是历代士人展示高洁人品、实现身份认同的符号叙事,而在各种玉饰当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玉鱼了。通过玉鱼的造型演变轨迹,以及不同时代的雕琢风格,后人可以清晰地看到时间的容貌。 …[全文]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边境线绵延1000多公里,两国关系及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越南独立前,其北部地区长期为中国封建王朝所管辖。唐高宗调露元年(679)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