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戈与戈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藏友老邱收藏有一枚青铜戈(图1),品相完好,曾参加过某地鉴宝节目。我虽没有收藏青铜戈,但收藏有一些青铜戈币(图2),由此引起了我对戈和戈币探究的兴趣。

 

  戈是我国古老的长兵器,在距今3500年前已出现,至商代已普遍使用。戈的尺寸大小不一,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戈头,分为援、内、翻三个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分,体狭长,多数体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有直的,也有末尾向下弯曲的。内上面有穿绳缚柄的孔,称为“穿”。为了避免在挥杀时向后脱,有的在援和内之阔设有突起的“阑”。戈援下刃接近阑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升缚绳的穿孔,这部分称为胡。初始时,胡只是为了增加穿孔而设,龋越长穿孔越多,柄和戈头缚绑得更宇圃,所以胡部就越来越长。两周时期将胡身加刃,增加了戈的勾割能力。胡的长度为戈刃的三倍,战国时期,胡的长度又有增加,成为长胡多穿式戈。

 

  戈币与戈的形状一致,仅有大小、轻重、厚薄之别,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国的刀布币仿制于兵器刀具和农具的情况类似。戈币以越国军队的兵器戈为原形,减轻重量,缩短长度,使之成为纳贡偿金和商品交换之货币,其形似戈,但轻小,不可能作兵器及狩猎工具之用,且量较大,作为冥器之用可能性也不大。有学者认定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所铸造和使用的青铜铸币,命为戈币。戈币为青铜质,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4种类型。最大通长14.4厘米,最小通长7.1厘米。其中特大型12厘米以上者极少量,以中型9厘米左右数量最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曾铸造过戈币,但钱谱都未收录。在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河北邢台、湖南衡南、山西路城、湖北松滋都曾在西周、春秋战国墓中都出土过这类非实用金属戈,可见它们流通很广。有专家认为戈币不是真钱而是冥币,但若没有流通的戈币又怎会出现戈状的冥币呢?请看“钱”这个字是在戈币广泛流通时创造的会意字,金属铸造,戈状,小型,很形象。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