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儒陈含光篆字联
这副篆书对联(见图),上联:“寓公好作孙枝蔚侣”,下联:“刻手应与濮仲谦齐”。联中间以行书跋云:“少椿先生以秦人而寓扬州,与孙豹人正同,又精刻竹,故撰此联为赠。蔚字、侣字皆许书所无,郁与旋即其字也。”这副对联就是寓居扬州后到台湾的一代名儒陈含光赠送给客居扬州的我国古琴大家、古琴“广陵派”传人刘少椿的。阅读对联,再赏跋语,可谓联跋一体,相得益彰。
跋语中所言的孙豹人即孙枝蔚。孙枝蔚,字豹人,为清代诗人,陕西籍;而刘少椿也是陕西籍人,又是先后客居扬州者,可谓同伴侣友。濮仲谦为清代南京著名的刻竹能手,而刘少椿精于皮雕,其刻艺当有相通之处,所以可与濮仲谦齐名。有意思的是,所书联中的“蔚”和“侣”字,因为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没有这两个字,所以用“郁”的繁体字和“旅”字代替。细观联下落款日期为癸酉年,即1933年。
陈含光(1879—1957),清光绪举人,名延韦华,号移孙;祖籍福建,先祖迁至扬州后一直生活于扬州,1948年旅居台湾;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史学家,有诗、书、画三绝之美誉。民国初年,陈含光受聘于北京清史馆,两年后返回故里扬州。陈含光以其子迎养台北时即已70岁高龄,虽儿孙绕膝,却时刻眷念大陆,常在诗中流露出其怀念故乡之情:“茫茫天地此身浮,桂杖郊原得暂留。四野寒烟沉去鸟,一溪微雨渡归牛。大田稻获知农喜,小市灯明唤客愁。潦草衣冠黧黑面,故乡谁信是扬州。”
这副篆字联展现出了陈含光精湛的书法艺术和高深的学养,同时也见证了一段动人的文坛佳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