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画家凌文渊《荷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荷花是盛夏动人的表达,入夏后的荷塘岸边,总不乏画家的身影,他们仔细观赏着荷花,将心中的热爱表达于纸面之上,让荷花幻化成艺术化的符号,定格在世间,永恒便多了一种成为经典的可能。

 

  呈现在眼前的这幅《荷花》画作(见图),创作于民国时期,传世到如今,称作经典也不为过。其作者凌文渊(1876—1944),名庠,字文渊,号直之、隐峰居士等,江苏泰州人,近现代著名画家,清末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后为江苏省谘议院议员。民国后,一度做到了代理财政部总长的职位。虽是官场中人,然其不改文人本色,于政治、经济、书画俱有研究,与齐白石、陈半丁、姚茫父等名画家素有交往。其绘画得明人陈道复、徐渭笔意。

 

  该作品是条幅,现藏于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画的纸张有自然的老旧感,边侧还有少许水的斑迹,所幸没有蔓延到画面。左侧上方落有穷款,为“隐峰居士渊”,下钤“直支”白文印,隶书体款字精气十足,能揣摩到画家创作时的心境。

 

  凌文渊的此幅《荷花》采用了他习惯的大写意技法,仅以黑墨和曙红两色完成,构图删繁就简,画简意丰,一片水墨荷叶占据了画面正中的大块地方,荷叶的筋络以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大荷叶下对应着一片小荷叶,旁边搭配有几枝荷秆,上面烘托出开得正浓的荷花,红色的花瓣张开着,有的花瓣内中故意留下空白,凸显了荷花在自然效果下的变化,饱满的荷花洋溢着生命的力感,似乎是以最美的笑颜迎接烈日,留心观察,会发现荷花带有一丝偏于左侧的倾斜,这一处的合理用笔不仅让支撑荷花的荷秆更富有动感,同时也让荷花多了几分柔媚和可爱,下方的荷花朵儿略靠向右方,与硕大的荷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示了画家高妙的美学构图能力。此外,荷杆上以少许小黑点体现自然界荷花枝干上的小刺,让荷花的形象更接近于现实。

 

  《荷花》的写意终究还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之上的,时光慢慢流逝,而画中的荷花还是傲绝存世,动人依旧,阵阵清香不时穿越时空,氤氲弥漫,这是艺术的无限美感,这是画家蕴藏许久的一瓣心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