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8年4月28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郴州市文物处、桂阳县文管所等单位,根据以往工作积累的线索,针对桂阳县雷坪镇舂陵江江畔的黄田村两处较大冶炼遗址进行专项调查(图一)。 图一 桂阳县两处炼铜遗址位置图 一、盘家遗址 位于雷坪镇盘家自然村北面,在舂陵江东岸,距舂陵江约100米,原始地貌应该是一个朝向舂陵江的缓坡。遗址沿着舂陵江...
古钱币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热门,早在古代社会,人们就有储蓄钱币的习惯。钱币收藏一般分为纸币、金银纪念币和古钱币三大类,而古钱币中铜元一直是一大热门。由于铜元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另外,清末、民国战乱连连等因素,一些较珍贵的铜元品种存世量越来越稀罕。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时间从1900年到1911年,流通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余年,但其影响力不亚于同期的其他钱币,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铸...
不论是人民币金属币,还是人民币纸币,不论是古钱币,还是外国钱币,其图案都是经过反复揣摩、精心设计的,它们都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目前,古钱币收藏是收藏市场的热门,是杂项收藏中的主流,特别近代钱币,更是现在备受欢迎的品种,诸如大清铜币、光绪元宝、袁大头等等都是众多藏家四处搜寻的珍品钱币。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始于1900年,止于1911年,是清朝末...
云南的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博大精深,云南斑铜因材料、工艺、外型、历史及其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因素,被人们誉为工艺美术品中的贵族。要论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云南斑铜工艺品可圈可点。 史料记载,传承了三百余年的云南斑铜工艺品,为云南独有,始于明代宣德年间,传承人为会泽张氏,至今已有十三代。此外会泽还有马氏及昆明、江川等地的许多大师艺人的作品也是精美绝伦的,市场价格逐渐看好。 云南斑铜有...
每个人家里都有几枚铜元,那么你手里的铜元值钱吗?少数铜元因试铸或发行时间短,十分罕见,其价格可达百万元一枚,你可不要傻傻错过了哦! 1、安徽九星十文铜元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 所谓“九星”,实为“十八星”。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军旗图案。“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之名已经约定俗成。 此币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外环铸“安徽铜币”及珠圈,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水陆攻战纹铜壶,诞生于战国时期,是1965年在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基建工地出土的。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水陆攻战纹铜壶是25件“受采访”国宝中的一员,他的亮相将为全国观众展现巴蜀图语的神奇。 这是一件古人盛酒浆的器皿,铜壶上的图像采用“嵌错”制作工艺,其嵌错精致、工艺高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铜壶身上有三圈纹饰,将壶身分为了四层,反映了中国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为...
钢笔等更为便捷的书写工具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毛笔,铜墨盒也就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 如从外形上看,铜墨盒整体较坚固,但盒盖部分的边缘材质较薄,容易损坏,在购买时要特别注意墨盒盖边缘是否有开裂、破损的现象。从工艺上来说,精品铜墨盒多出自名家,以工艺精湛著称。此外,使用特殊工艺制作、器型独特,或由著名书画家提供画稿、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等因素,也会提升刻铜墨盒的收藏价值。在材质方面,铜墨盒...
虢季子白盘西周青铜器“魁首”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传世青铜器精品中,有一件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这件青铜器就是虢季子白盘,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是“国博”的“镇馆之宝”。 虢季子白盘的造型酷似大浴缸,呈长方形,直口、方唇,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四足作矩形,器口缘下部周饰窃曲纹,腹...
7月中旬,现场进行抢救性清理挖掘(视频转拍)。南广摄 中新网客户端南平7月19日电 (何周超 林鑫)日前,福建浦城县有市民向文保部门反映,在自家修建围墙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疑似古墓,当地文保部门立即赶往万安村,第一时间在现场进行抢救性清理挖掘,发掘从下午1点一直持续到4点。 7月中旬,现场出土了一个方形铜镜(视频转拍)。南广 摄 由于发现及时,古墓得到妥善保护。经勘查初步测算,...
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钱币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因清代以来经历了多场战争,龙纹光绪元宝损失严重,至今,数量已经极其有限。龙纹光绪元宝,这种元宝非常独特,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光绪年间的 经济情况。为此,众多收藏家都纷涌而至,以期能够找出龙纹光绪元宝,以满足清代经济研究所需。 大清铜币(己酉) 正面 大清铜币已酉宣统年造十文是晚清年间铸造...
战国晚期镶嵌几何纹敦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富于生活气息,注重实用而别出心裁,华贵绚丽又不失大雅。此时的纹饰已从过去奔放的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并向图案化方向发展,已无神秘色彩。 战国晚期镶嵌几何纹方壶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时期青铜器的时代特点 1.列国器物大量出现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诸侯国的为数甚少。到了战国时期,王室、王臣的礼器...
汉代 青铜质 长11.4厘米,宽5.3厘米,厚0.4厘米 1972—1983年宁夏吴忠市关马湖汉墓出土 长方形,正面浮雕有虎、羊图案,虎头在近扣孔处,扣孔椭圆形,羊头在另一端,羊咬虎尾,背面有两个凸起的扣钮。该牌饰虽锈蚀严重,但动物搏斗场面仍十分生动,引人注目。
先秦时期的浙江属于古越人居住的地区,它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晚于中原,并且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显著影响。虽然与中原相比,越地出土的青铜重器数量并不多,但在形制与纹饰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当中原开始呈现中央帝国的显赫时,越地在经历良渚文化的辉煌后进入一个低迷的时段。在中土君子眼里,这里只是一个荒蛮偏僻边远的东南小国。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人以朴质彪悍、勇敢坚毅的个性,务实求真勇于拼搏的精神,忍...
三羊铜罍 三羊铜罍(局部) 在中国古代,“羊”是“祥”的通假字,人们常以“羊”来指代“吉祥”,一些瓦当上的“大吉祥”就写作“大吉羊”的字样,羊也成为吉祥的化身。 祭祀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国家大事。在祭祀活动中,羊是较为高等的祭牲,占有相对重要的一席之地。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以羊祭祀的记录。而在众多出土的青铜礼器中,以羊作为主要装饰造型的器物也不为罕见,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
1986年三星堆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青铜立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权杖、动物形饰等多种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 2001年初春金沙遗址发现后,随着太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带、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陆续现世,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钩沉浮现于世人面前。“澎湃新闻”获悉,筹备了近一年的“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巡展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