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水陆攻战纹铜壶“壶说” 讲述巴蜀图语的神奇
2018-07-26 12:24:29 已浏览次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水陆攻战纹铜壶,诞生于战国时期,是1965年在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基建工地出土的。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水陆攻战纹铜壶是25件“受采访”国宝中的一员,他的亮相将为全国观众展现巴蜀图语的神奇。
这是一件古人盛酒浆的器皿,铜壶上的图像采用“嵌错”制作工艺,其嵌错精致、工艺高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铜壶身上有三圈纹饰,将壶身分为了四层,反映了中国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为战国时代战争形式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这在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这一类的青铜装饰图画对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据四川博物院发布的介绍,这件水陆攻战纹铜壶,器身之上除了镌刻的繁复而精致的花纹之外,还有神秘难解的“巴蜀符号”。巴蜀图语,在中华民族文字起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典型的巴蜀图语是虎纹、手心纹和花蒂纹等等,由于其形状非常象装饰性的符号,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这是巴蜀古族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族徽、图腾或宗教符号,是一种象形文字,是巴蜀文字的雏形。由于目前完全没有被破解,因而巴蜀图语充满着神秘。它的解读将对了解神秘的古巴蜀王国文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战国中晚期,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青铜器开始出现写实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成都市郊及附近市县考古发现的大批青铜器,表明巴蜀先民们在融合了来自中原及秦楚文化的同时,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巴蜀文化。以1965年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木椁墓中的铜器为典型代表,水陆攻战纹铜壶便是在这个墓中被发现。
此铜壶呈侈口、斜肩、鼓腹、圈足,其肩上有御环两兽耳,应该是古人盛酒浆的器皿。更重要的是,铜壶上的图像采用“嵌错”制作工艺,其嵌错精致、工艺高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铜壶身上的图案

铜壶身上的图案
这嵌错工艺,就是将器物的表面刻出凹槽,将金银丝嵌入凹槽,并将它们捶打压牢,再用磨石将它们磨平,最后用毛皮沾水反复擦亮。铜壶身上的信息量却十分密集!栩栩如生的宴乐、攻战、狩猎等图案,让人得以直观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0多不同的人物形象,精致、丰富又严谨,可以称呼我为战国《清明上河图》。

壶盖上萌萌的鸭子

壶盖上萌萌的鸭子
有趣的是,铜壶的盖子上有三只小鸭子形状的钮,如果把这个盖子翻转过来,就变成了小盘子的支架,可以盛放一些食物。
铜壶身上有三圈纹饰,将壶身分为了四层,反映了中国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为战国时代战争形式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这在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这一类的青铜装饰图画对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铜壶通体纹理白描图
第一层为两个部分,左边部分射箭的场面,第一个人正在号召口令,第二人已经射击完毕放下弓箭,第三人正在拉弓瞄准,后面的人依次排队射击,由于弓箭在狩猎和战争中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孔子将“射”列为教授弟子的六门必修课(时称“六艺”)之一,“射”成为当年贵族们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
右侧是一组采桑的画面,两棵茁壮的桑树上挂着篮筐,有人忙着采摘桑叶,有人接应传送。树下有一个形体较高大的人,扭腰侧胯、高扬双臂,跳起豪放的劳动舞,旁边两个采桑女,面向舞者击掌伴奏。追溯中国养蚕、丝织的历史,已有六七千年之久,而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正是丝织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该种社会背景,使采桑成为铜器上的一个重要图案。据统计,在已发现的青铜器中,有采桑图案的多达5件。
第二层也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宴饮歌舞的场景,展示的有编钟、磬等乐器,右边是弋射和练习射靶的场景。

铜壶通体图案解说
右侧的猎射场景描绘了几个人正等待射靶时,天上飞来一群大鸟,引得他们兴起,拉弓向大鸟射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中了箭的大鸟身上分明有根长长的绳索,是因为射箭的人还要把射出的箭收回来,便用生丝线系在了箭杆的尾端,古时将箭杆上的生线叫“缴”。而左侧则是个盛大的宴飨场景。坐在厅堂地上的就是举行这次宴席的主人,他身边还站着一位手持铜戈的护卫人员,而被宴请的宾客则站起身来,手端酒杯,向主人敬酒。该种场合是一定不能缺少歌舞的,时称“钟鸣鼎食”。图中参与演出的人员远远多于参加宴饮的人数,他们敲编钟、击编磬,个个体态轻盈婉约,似是边敲击边起舞。门柱旁还立有一只建鼓,有两人正在建鼓的两面进行击打。建鼓旁边的几位舞者,一手上扬,一手拿着兵器作为舞具,相对“文舞”而言,是“武舞”。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壶说”
第三层是整个壶身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描绘的是战国时期水陆攻战的场景,他们手里拿着戈、矛、剑等各种兵器奋力厮杀,有的正敲击钲、鼓指挥军队。右边是水战,左边是攻城战。人们手持长戈、长矛,船头两人正在奋力厮杀,整个战争场面十分激烈。
先看水战,两条对攻的双层战船上飘扬着战旗,左船的战旗是用织物制成,旗上的圆点表示着最高指挥官的级别;右船的战旗用鸟羽修剪、编缀而成,称为旌旗。上层的兵士正在厮杀,手持有长兵器的或刺或钩,持短兵器的近体肉搏,右船有泅水的战士,伺机破坏敌船或登敌船格斗,夺取敌船。左船尾部则有人擂鼓助战。水军是中国春秋末期才形成的新军种,且出现在傍海临江的地区,在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军物品,因此,该组水战的图像更显珍贵。陆战中主要表现的是攻城的场景。攻城的战斗简直有些惊心动魄,图中的横线代表城墙,斜线代表云梯。当时由于兼并战争比较频繁,促使攻城和守城的战术、技术、兵器都得以长足发展。从图中看去,守城的一方有弓箭、礌石、长戈、短剑等。攻城的一方有云梯、长矛、长戈、短剑。攻的一方处于下风,有的已身首异处,有的从云梯上摔了下来。
第四层有狩猎和双兽桃形图案,描绘的是猎人捕猎的场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