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吉林省长白山区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址,并得到权威专家认可。现场采集到一个大石镐以及石镞、石片各一件。 这一遗址是10月31日,由吉林省文史馆馆员、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福有等人发现,位于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凤凰店村西北约800米、当石河北岸约400米的小山包上。 据张福有介绍,山包上依次排列4个半壁石洞,其中东侧的最大石壁呈露天石洞状,张福有在洞中距第五级石阶约1米处,发现了...
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镇原县博物馆藏) 镇原县博物馆馆长 王博文 文物档案 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3厘米,重150克。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五行四十字,秦篆,青铜铸造,字迹清晰,线条纤细,弥足珍贵。诏书...
图1南宋傀儡戏画像镜 图2 宋代辍劳歇息纹镜(拓片) 图3 宋代楼阁人物纹镜 图4 宋代饭牛镜(拓片) 盛唐以后,中国铜镜再也未能回到它的黄金时代,从铸造工艺而言,唐末五代以后的镜子的的确确开始走下坡路。铜镜衰落的原因很多,唐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金和南宋的对峙,元朝的大统一,中国历史呈现出十分复...
记者近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纱厂西路与棉麻路东北部,发现一座西汉空心砖砖券大墓,经过近期的发掘和研究,这座西汉大墓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呈现出2000多年前西汉贵族的真实生活状态。 据介绍,大墓南北长约15米、东西宽近14米,总面积约210平方米。墓道正北向,主墓室位于墓道正南部,南北长5.2米、东西宽2.3米,内随葬有铜彩绘大雁灯、铜镜等。葬具...
11月10日,湖北省文物局在随州组织召开了“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会”,会议邀请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验收评审,同时按照湖北省财政厅、省文物局的相关规定组织了财务验收。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李玲的汇报,并现场考察了保护修复后的文物,查阅了相关保护修复报告和档案资料,经过质询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
凤翔村民拓宽公路时发现古代文物,经鉴定为唐代铜釜。凤翔村民拓宽公路时发现古代文物,经鉴定为唐代铜釜。 凤翔村民拓宽公路时发现古代文物,经鉴定为唐代铜釜。凤翔村民拓宽公路时发现古代文物,经鉴定为唐代铜釜。 11月6日下午,凤翔县文物局接到凤翔姚家沟镇领导报告,称姚家沟村群众在拓宽公路时挖出了“宝贝”,后经凤翔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初步鉴定,村民发现的“宝贝”为铜釜,属唐代器物。 ...
国宝何尊 11月11日(本周日),“秦蜀之路 青铜文明特展”即将告别成博。展览呈现的关中、汉中、巴蜀三地的青铜文明体现出不同文化内涵和文化交流、互动的存在,既表明了其在中国青铜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同时为探讨古代秦岭南北的交通线路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三个多月以来,让观众见识了何尊的“狞厉之美”,回顾了九年卫鼎背后关于西周土地交易的故事,感受了文物“扎堆儿”的城洋青铜器群的辉煌。 撤展在...
通高29.5厘米,甑高12.6,口径22.5厘米,鬲高16.9,口径9.6厘米。1988年太原出土。甗,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现代俗称蒸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制的甗,商代出现青铜甗,并成为重要的礼器。早期铜甗为上下一体,春秋以后分体甗流行,到战国晚期及汉代,下部的鬲逐渐演变成釜形。甗多为圆体,西周时期曾出现过方体的甗,为数极少。 青...
象,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其古往今来就是吉祥、和平的象征。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古乐》中,即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之载,证明商代人在作战时还会动用象队。而象尊为商周时期造型、纹饰构成最具匠心的立体青铜器物,是当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由于这种青铜容器以真象为模特,因此才会铸造得如此精美、逼真。同时象尊还反映出我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以及其无与伦比的艺术创作水平。 ...
兽面纹铜鼎 商代晚期 (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叶) 鼎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炊煮器,逐渐被赋予祭祀礼器的内涵,商周礼制“寓礼于器”,青铜礼器被统治者赋予了沟通人神、象征权力地位的特殊内涵,广泛用于祭祀、宴乐、丧葬等礼仪活动,以不同数量、器类组合标志贵族的等级地位。 此鼎造型、纹饰是商代晚期铜鼎常见样式。腹为深盆形,有早期铜鼎的遗风。其兽面纹由基体、云雷纹地纹和兽面纹主纹饰共“三层花”...
图为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在讲座《云南青铜时代》中介绍馆藏文物牛虎铜案。张颖绿荞摄 中国西南地区青铜重器展评审在渝举行 博物馆“掌门人”共话发展 “脱离曲高和寡、高高在上,朝着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真正走进普通公众,这是我们博物馆今后发展应当追求的目标。”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2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他是在“盛筵——见证《史记》...
正在进行的吉林双辽大金山遗址发掘项目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数千年前的渔猎生活遗迹,包括多处房址、灰坑等,还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和青铜器等文物。专家表示,这处遗迹的发现将有助于还原古代东辽河流域人们的渔猎生活。 大金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双辽市新立乡大金山村北300米处,东南距东辽河3000米,坐落在一处东西向固定沙丘南坡之上,地处辽河冲积平原北部边缘。现存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
学界曾普遍认为,早期青铜器为夏商中原王朝垄断,由都城统一生产。10月19日,盘龙城联合考古队披露,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系在夏商都城之外首次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将改变学界主流观点。 盘龙城遗址自1954年被发现以来,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大批青铜器。而青铜器生产在当时属顶尖高科技,这些青铜器在何地生产铸造,是困扰学界的一个谜。 5年前,武汉大学、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
10月17日,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副巡视员呼林贵以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到铜川市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与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进行会谈,实地调研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延昌寺塔抢险加固工程、前申河遗址及铜川博物馆建设情况。听取了铜川市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汇报,就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系列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与铜川市政府及文物系统负责人进行座谈。铜川市政府副市长李荣、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国琦...
10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永州市博物馆协办的国家文物局2018年度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在湖南省永州市博物馆举行开班仪式。 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辉在致辞中表示,永州是湖南重要的文物资源大市,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悉心指导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全市文物系统和有关单位齐心协力,推动了文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