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期3个月的“铜铸滇魂——云南滇国青铜文化展”于6月26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此展是该院举办的首次以滇国文化为主题的原创展,将带领观众寻觅神秘的滇国极富特色的文化内涵,探寻其历史之谜,领略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不同于商周中原青铜器崇神、重礼的程式化、符号化,滇人在充分汲取多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巧夺天工的冶铸技巧,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熔铸成一件件青铜艺术杰作,堪称世...
青铜戈 藏友老邱藏有一件青铜戈,品相完好,曾参加过某地鉴宝节目。我虽没有收藏青铜戈,但藏有一枚青铜戈币,因此对戈币有过一番研究。 戈是我国古老的长兵器,在距今3500年前就已出现,至商代已普遍使用。戈的尺寸大小不一,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戈头分为援、内、胡三个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住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分;“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为了避...
商代 · 兽面纹青铜胄 商代(约公元前1600—1046年) 高18.7厘米、口径:纵21.0厘米、横18.6厘米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遗存出土 胄是头部护具。圆帽,中空,口平。高浮雕兽面纹,粗大单角外卷,长方圆目横置,卷云状耳竖立,内卷鼻口居中。边沿增厚一周,前面开口收进,如兽面之横口。自前至后正中凸嵴,顶上伸出一段小圆管,用以安插缨饰。侧边各有一小洞,以穿绳系胄固于颌...
汉代 · 鎏金银铜马 1974年河南偃师寇店出土 高5.9厘米长6.2厘米 马呈立姿,昂首挺胸,张口翘尾,周身鎏以 金银,黄白中相间线刻花纹,清新明快,小巧玲珑,为汉代工艺中的佳品。
战国 · 虎纹铜戈 长25.2厘米,宽13.6厘米,高2.4厘米 1972年四川郫县独柏树出土 长援中胡,长方形内。近栏处有三穿。援后部至内两面饰半浮雕虎头,张口吐舌,口中一穿;虎身阴刻,延于内上,内中一穿。戈的一面浮铸一椎髻、腰悬宝刀之人。另一面阴刻巴蜀文图语。援脊下两面均饰滴水纹。
西汉 青铜质 长8厘米,高5.5厘米.重665克 1974年宁夏固原古城公社出土 铜羊做蹲卧式,盘角,回首,双眼凝视,似乎闻声欲起,体型肥硕,神态温顺,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铸成之后,工匠利用传统的错金银工艺,用金丝银线镶嵌全身,凸显出羊首轮廓和纤细卷曲的绒毛,金光银彩交相辉映,更显得生气盎然。两汉时期不但继承了先秦时代的错金银技术,而且还有一定的创新,工艺更为精湛。
近日,“融合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 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以245幅包括中国明清民间木版画、日本浮世绘原作,以及欧洲铜版、木版画讲述16至21世纪亚欧艺术的交相辉映。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丢勒、伦勃朗、戈雅等公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均在展览中呈现。 作为主办方之一,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看来:“此次展览不单是一次版画版种的汇集,更是背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礼器 礼器是中国古代王室、贵族举行祭祀、宴飨、征伐、丧葬等礼仪活动使用的器皿,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重器。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日前展出商代青铜礼器“酉父癸簋”,该件文物于1929年在辽阳市出土。中国先秦史学会相关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辽阳,参观了这件“酉父癸簋”礼器,并举行了辽阳先秦文化历史研讨会。 早在1929年,辽阳地区出土了一件造型优美、铸造精良的...
曾侯乙楚墓出土的“铜冰鉴”(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和时间争夺食物——如果不及时吃完,温度会加快食物中细菌的繁殖速度,加速食物的腐败。而较低的温度(易腐食品储存的最佳温度范围是3℃至5℃)则可以让新鲜食材能挨过长途运输和长期存储,被慢慢品尝。 冰箱这种常见于厨房中的家用电器,如今既可以冷冻又可以保鲜,为美味延长食用期,也方便人们一次采购、分期消耗,降低生活成本,当之无愧是...
青铜重金络壶 先看外观 再闻味道 听声音 一是看铜质、掂重量。朝代不同铜质就不一样。一般“夏粗、商细、周腻”。见到器物底子闪白发红黄色的可要留心了,有可能是“苏州造”仿铸的。从铜器的重量上来说,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宋代以后仿、伪器大增,比真器重。 二是看皮壳、辨锈色。真锈是经数千年自然形成的,有...
礼器是中国古代王室、贵族举行祭祀、宴飨、征伐、丧葬等礼仪活动使用的器皿,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重器。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日前展出商代青铜礼器“酉父癸簋”,该件文物于1929年在辽阳市出土。中国先秦史学会相关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辽阳,参观了这件“酉父癸簋”礼器,并举行了辽阳先秦文化历史研讨会。 酉父癸簋 早在1929年,辽阳地区出土了一件造型优美、铸造精良的...
民国茄子形铜水滴 图中所示是笔者收藏的一件民国茄子形文房用具:铜水滴。其长12厘米,厚4厘米,高3.5厘米,重196克。就外形看,该水滴呈暗褐色外表,造型与实物无异,尤其是茄蒂部分凹凸有形,紧贴在茄身上,和细长的把部浑然一体,栩栩如生。观察可见这件水滴为中空结构,底部有1厘米见方的平面用于平稳摆放,茄身上端及尾部各有一个圆形小孔,分别用于注水及出水。而看似无用的茄子细把部位,做工依然精致而不...
明真武大帝青铜像 青铜器是中华古老的文明,它承载传递着许多重要文化信息,受到国人的青睐。日前友人在古玩市场觅得一尊青铜塑座像,不知是何路神仙,让我鉴赏。我一眼看过去,黑黝黝的人物塑像,黑皮包浆,服饰线条流畅,浑厚质朴,比较大气,惹人喜欢,这清楚表明应是明代的旧物。 青铜座像一上手分量挺沉的,有二斤左右,这是道教人物,高度有25厘米,眉慈目善,双耳下垂,嘴唇微闭,右手托着官袍腰带,左手靠...
青铜龙纹盘是1984年温岭当地村民无意间发现的。铜盘的出土在当时引起了多方关注。青铜盘出现于商代早期,流行于商代晚期。 青铜鸠杖 春秋(前770-前476年) 青铜龙纹盘是1984年温岭当地村民无意间发现的。铜盘的出土在当时引起了多方关注。青铜盘出现于商代早期,流行于商代晚期。 先秦时期的浙江属于古越人居住的地区,它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晚于中原,并且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显著影...
图1 两汉时期的青铜灯具之设计,无论是1968年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还是前段时间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雁鱼灯,皆于注重器型优美的同时,亦兼具较强的环保意识,而湖南省博物馆(简称“湘博”)珍藏的三具汉代青铜灯具,同样堪称中国古代青铜灯具中的佼佼者,现分别介绍如下。 图2 图3 西汉“敕庙”牛形铜灯(图1),高50、长40、宽25厘米,1953年于长沙市桂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