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原标题:青铜时代的越人魂) 青铜龙纹盘是1984年温岭当地村民无意间发现的。铜盘的出土在当时引起了多方关注。青铜盘出现于商代早期,流行于商代晚期。 青铜鸠杖 春秋(前770-前476年) 先秦时期的浙江属于古越人居住的地区,它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晚于中原,并且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显著影响。 虽然与中原相比,越地出土的青铜重器数量并不多,但在形制与纹饰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对秦汉承弓器 图1 图2 这对秦汉时代的青铜承弓器(图1),全长22、高5.5、宽3厘米,前端高昂之凤凰首,而凤凰首的眼、眉、耳、鼻、嘴十分清晰生动,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下方的承弓器,冠胜较大,头部更精致,应该为凤;而上方的承弓器,冠胜较小,头部较小,应该为凰。 为了确认其使用方法,笔者曾经查阅多本典籍。其中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第272页,查到一件战国镶嵌云纹...
《宝庆元宝》钱,南宋理宗赵昀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制的年号钱。谱载仅铁钱,无铜钱,计有小平、折三两种,皆稀少珍罕,钱文旋读,钱背纪年记监(含月文)。据《两宋铁钱》一书载曰,小平钱仅有背汉月一种,为汉阳军汉阳监所铸。折二钱仅见定二一种,而折三钱有背定及背惠类。“定”指嘉州丰远监,“惠”指邛州惠民监,两监均在四川境内。若仅以谱载来看,宝庆元宝钱当无铜品。然而,史上诸多朝代年号钱品,或铜...
中华古玩网 http://www.gucn.com 发布时间:2018-06-14 来源:新浪收藏 来源:中国甘肃网 原标题:[馆长说文物] 镜鉴千秋 ——博物馆里话铜镜 ① ② ③ ④ 平凉市博物馆馆长 王启峰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对自身容貌举止就越发的重视。由最早的静水照容到铸鉴盛...
商中期 来源:首都博物馆 1977年平谷刘家河出土。敛口,口沿外折,方唇,颈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颈部饰以两道平行凸弦纹,肩部饰一周目雷纹,其上圆雕等距离三个大卷角羊首,腹部饰以扉棱为鼻的饕餮纹,圈足饰一周对角云雷纹,其上有三个方形小镂孔。此罍带有商代中期的显著特征。其整体造型,纹饰与河南郑州白家庄M3出土的罍较相似。此器造型凝重,纹饰细密,罍肩上的羊首系用分铸法铸造,显示了商代北...
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 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滇国的青铜贮贝器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对云南早期的社会状况做过一些描述,但学者对于司马迁所记载的“滇国”始终将信将疑。直到1956年石寨山6号墓“滇王之印”的...
1986年,“安徽省文物普查暨珍品展”曾展出了怀宁县金拱公社杨家牌出土的一组春秋晚期青铜器。这组青铜器造型奇特、制作精美,1982年3月1日出土于安徽省怀宁县与桐城县交界处,因农民掘土时发现。1985年冬,怀宁县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时被征集入藏在怀宁县博物馆,经鉴定为一级文物。 青铜蝉纹鼎 我国青铜器时代大概是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的,经夏、商、西周...
记者走进黑龙江省博物馆,用98k电眼,欣赏各种宝物,听它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金代铜坐龙: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 江湖人称“龙哥” “我的大名叫铜坐龙,生活在金代早中期皇室,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江湖人称“龙哥”。195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被人发现。听说我还是黑龙江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现在也有了国家一级文物...
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长2.1厘米,宽2.1厘米,高1.4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长2.3厘米,宽2.3厘米,高1.8厘米
五代(907-960) 长6厘米 宽4.8厘米 高2.3厘米 长方形,背铸鼻钮,钮顶呈半圆形,片状。体轻且薄,通体褐色,间有绿锈斑。印文为窄边朱文楷书两行六字“元从都押衙记”。“元从”始于唐高祖的“元从禁军”,凡被授予者,皆享有一定的特权。“都押衙”是官名,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皆擅设衙官,于是衙将、衙官、都押衙等官名日渐繁杂。“元从都押衙”系军帅亲重之官,多见于五代史书。五代时期官印...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长4.8厘米 宽3.3厘米 高1.9厘米 铜质,鼻钮,钮上有绳纹,印背铸有对称的蟠虺纹。印面呈菱形,被二条凸起的交叉直线分成四格,格内铸阳文“王兵戎器”四字反文。文意是:王军旅所用兵器。可能是在军中发放兵器的文书上封缄所用。从纹饰及字体判断,应属秦国官玺,是传世唯一的春秋铜玺,极为珍贵。 此玺为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文物鉴藏家)旧藏古玺之冠,后...
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长5.2厘米 宽5厘米 高2.7厘米 正方形,侈口,抹角。内底中间有一桥钮印形凸出体,旁有一个半漏斗形凸出体与之连接。外侧左、右壁凿铭文八行十五字“元朔三年叔坚工仆,上郡工褒夫立戊”,外底凹凸不平,通体褐色,口沿微残。此物系西汉时期铸造铜印用的母范。它揭示了汉代铜印的铸造方法,对研究我国古代冶炼技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2.8厘米,宽2.7厘米,高1.2厘米
金大定十八年(1178) 边长6.1厘米 通高6厘米 正方形铜官印。印面为宽边朱文九叠篆书“和拙海栾谋克之印”,背铸矩形直钮,钮顶铸一“上”字以决正倒。钮右、背凿“大定十八年八月”,钮左凿“礼部造”。上侧面凿“和拙海栾谋克”,皆汉文楷书阴刻款。印左侧面凿女真文款一行。 此印是金代兵民合一的政权机构——谋克的印鉴。谋克平时耕作,战时出征。“和拙”即“合扎”,是金语“亲军”的意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