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市博物馆协办的“国家文物局2018年度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在市博物馆举行开班仪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贺辉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贺辉表示,此次全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在我市举办,是对我市文物保护事业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验和督促。永州域内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类全、价值高,全市文物系统和有...
恩宁路是广州有名的骑楼街,走在宁静的骑楼下,每当“叮叮当当”的打铜声响起,仿佛会把人们带回到那个老西关:灰色青砖、满洲窗、趟栊门、花阶砖,放学的孩子在嬉戏打闹,家里人忙着做饭,用着铜茶壶、铜锅、铜碗、铜盆……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地区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广州考古发现最早的铜器要数南越王墓的精品,而在民间使用的各种铜器中,尤以锅碗瓢盆、茶壶、痰盂等实用器皿为主。在没有塑料、不锈钢...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周礼浸润这片土地的点点滴滴,也造就了“青铜器之乡”。“数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铭文多、标准器多”是业内专家列举的宝鸡青铜器五大特点。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展示青铜器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单是博物院建筑(图⑦)就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它依山而建,南依秦岭,北望渭水,采用了传统的高台门阙形式,层层递...
图为市民观看“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览。钟旖摄 中新网重庆9月29日电 (记者 钟旖)“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览29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该展览是中国西南地区首次举办青铜文化主题联展。展品以西南地区商周至西汉时期青铜器为主,多为各大博物馆的馆藏重器,包含国家一级文物79件(套)。 “展览集合了西南地区五省区市重要的八家博物馆和其他文博机构资源,是一个展示大...
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有巴、蜀、滇、夜郎、西瓯、骆越等独立于中原王朝的部族或王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先言“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后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留下种种谜团。9月29日,2018年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代表性原创展览“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将正式亮相。从“蛮夷之地”到绚烂多彩的古蜀文化、巴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百越文化,展览将带你穿梭时空的长廊...
9月20日,“2018年全国文博系统专业人员青铜器鉴定培训班”在上海圆满结束。 本次培训历时十天,邀请七位国内青铜器鉴定研究和教学的知名专家授课。课程精心规划,专家悉心教授,通过课堂讲授、标本辨识、博物馆教学参观、学员交流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强调培训课程的体系合理、内容深入。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上海博物馆、上海文物商店提供了160件文物标本以供实物教学,促进学员对授课内容的吸收和理解。本次...
9月18日,湖南省副省长吴桂英一行来到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铜官窑基地、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调研长沙铜官窑的保护利用工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凌之,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铜官窑基地,吴桂英详细了解了基地的建设面积、设施使用、消防安全等情况,并走进简牍修复实验室、多功能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考察铜官窑遗址挖掘、修复、保护等工作。走进设计恢弘、展陈丰富的长沙...
河北博物院收藏有十六国至清代铜佛造像数百尊,近日在这里开幕的“菩提华光——河北博物院藏铜佛造像展”从中遴选200余件精品造像进行展出,为观众呈现佛教和佛像的演变及艺术之美。 佛教在河北的传播自东汉开始萌芽,至北朝时期达到高峰。河北定州是北魏时期金铜造像的中心区域,遗留至今的佛造像较多,造像风格变化多端,工艺水平高超。不同时期风格不同的佛造像在本次展览中得到充分展示:隋唐时期佛造像写实且充满动...
记者21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铜川市境内清理了明内官监太监成敬墓,其中出土玉带一套20件。由正、背两部分组成,正面13件,背面7件。此外,还出土瓷器、金银、玉器、钱币及墓志、买地券等。 考古专家认为,成敬墓中出土的玉带结构完整,玉质温润,雕镂精美,在陕西的明代墓葬中尚不多见。成敬墓中出土的这套玉带板,从形制分析,当系《酌中志》记载的玲珑玉带。 据了解,成敬墓为带有斜坡...
百度搜得,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汉文钱,有楷书,隶书,二种钱文。所见小平,其中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品极其难得。另有介绍还有行书品。但对元德大钱,历来少闻和各钱谱未载,在网上,已有多位泉家展露元德通宝大钱,但很难证明西夏元德大钱身份的合法性。今展示一对元德通宝大钱,从书法、型体都保持一致,能互证其元德大钱的存在。请泉友鉴赏。白铜币径45.5MM, 铜币径45MM。
柿蒂形四灵鎏金铜饰牌。记者 杨晨 摄 在众多神话中,都有关于王母娘娘的传说——王母全称西王金母,又称西王母等,是古代神话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 在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重庆市巫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整理出了一件与西王母神话有关的文物——柿蒂形四灵鎏金铜饰牌。这件文物的年代可上溯至东汉时期,被重庆市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一级文物。 这件文物与西王母有什么关系?它又有过怎...
今天一大早,金东区东孝街道下于村的村民向记者报料,在他们村附近的一个古墓挖掘现场,昨天挖出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铜盆,这消息在周围的村子里都传开了。 早上8点多,记者闻讯赶到位于下于村和经堂头村交界的古墓挖掘现场,10多个村民正帮着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清理挖掘现场。 记者发现,一旁小山坡上已经挖出了数个大小不一的浅坑,山坡下的挖掘现场也有百余平方米,两个村民在专家的指导下,清理着一处铺...
在佛像阛阓上,藏传佛像的珍藏远好于汉传佛像,由于海内外藏家很是重视明清宫殿造像。据悉,明代宫殿造像始于永乐年间,这一时代,宫殿还设置了专属的造像组织“御用监佛作”,专门担任铸造佛像和佛事所用的法器。 到了清朝,宫殿造像的郁勃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两朝,特殊是乾隆时代。其间,明清金铜佛像是其时很是著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释教造像老练的艺术特色,无论是手艺,仍是质料,都很是考究,也具有鉴赏性。 ...
8月10日至9月10日,“千秋镜鉴——中国古代铜镜展”将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该展览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携手非国有博物馆策划的又一力作。此次展览共展出广东大观博物馆藏铜镜136枚、拓片23件,将引导观众鉴赏铜镜千余年间“美的历程”,探索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及其内涵。8月10日开展当天,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千秋镜鉴见证“美的历程” 铜镜是中华民族青铜器中独成体系的实用器和工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