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ⅳ-11 所属地区 浙江·嘉兴·海盐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海盐县 申报日期 2006 明代四大声腔(戈阳、余姚、海盐、昆山)之一,因形成于浙江海盐县而得名。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因其唱腔的优美细腻,并用官话演唱,深受文人、士大夫和宫廷的欢迎,成为影响最大的雅戏曲。明万历以后,水磨昆山腔兴起,逐渐被改革后的昆曲所取代。清康熙以后,即...
遗产编号 ⅴ-4 所属地区 河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河南省 申报日期 2006 一、 简要描述 大弦戏原称公兴班,又名弦子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它以河南开封、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一般认为大弦戏与唐代宫廷的梨园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又继承了宋元杂剧北曲的传统。大弦戏剧目原有五百...
遗产编号 ⅴ-12 所属地区 河南·驻马店·新蔡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驻马店市新蔡县 申报日期 2006 “杠天神”又名“唱天神”、“灶爷卷”,是民国时期流传在河南新蔡、正阳两县及河南与安徽交界地区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剧种唱词善用方言俚语,唱腔是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的中介形式,用打击乐伴奏,剧中角色均由男演员表演,大嗓门演唱,无固定...
遗产编号 ⅴ-14 所属地区 河南·濮阳·清丰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濮阳市清丰县 申报日期 柳子戏艺术特色及曲目 清丰柳子戏,又称“北(百)调子”、“柳子腔”、“弦子戏”。始于元明,盛于清,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系豫、鲁、江、淮弦索曲令《黄鹰儿》、《傍妆台》、《打枣杆》、《锁南枝》、《驻云飞》、《山坡羊》等发展演变而成,主要流行于河南、河北...
遗产编号 ⅴ-15 所属地区 河南·焦作·孟州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焦作市孟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
遗产编号 ⅴ-16 所属地区 河南·焦作·武陟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焦作市武陟县 申报日期 2006 二股弦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形成于宋朝,有500多年的历史。二股弦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演变来的,风格鲜明,唱腔独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国内其他地方没有见过。二股弦没有受到现代戏剧的影响,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文化价值。 发现二股弦 ...
遗产编号 ⅴ-17 所属地区 河南·信阳·光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信阳市光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豫南花鼓戏主要孕成于今光山县,因而又称光山花鼓戏,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光山花鼓戏艺术特色 光山花鼓戏是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 豫南花鼓戏...
遗产编号 ⅴ-19 所属地区 河南·驻马店·新蔡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驻马店市新蔡县 申报日期 2006 扁担戏又叫五指木偶戏,被誉为世界三大木偶剧种之一,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表演形式,是布袋木偶戏的活化石,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开发潜力。清末由安徽艺人传到驻马店新蔡县,由一人挑着戏担子穿乡走村进行表演。 扁担戏历史与艺术特色 扁担戏历...
8日下午,经海南省民政厅审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协会在海口成立。 该协会将在海南设立非遗设计研发中心,通过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搜集整理相关非遗项目、集合相关非遗传承人的手作产品,开设专门的非遗品牌集成店,协助传承人对手工艺产品进行全面的包装、推广及销售等工作,真正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产品的产业化,努力促进传统文化市场的开发和繁荣发展。 该协会的成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
遗产编号ⅳ-13所属地区广西·南宁 遗产级别国家级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广西省南宁市申报日期2006 邕剧(guongxi opera) 邕剧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钦州等地。有着近二百年的历史。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古名邕州的南宁,故名“邕剧”。该剧在宾阳戏和武鸣老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属皮黄系统。唱腔和剧目与桂剧相近,也吸收粤剧的一些艺术因素。邕剧以其精美...
遗产编号 ⅳ-1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凤凰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湖南省凤凰县 申报日期 2006 文、武茶灯是湘西凤凰县的民间传统灯戏。其唱腔以民间小调为主,旋律轻松明快,优美动听,地方风味十分浓厚。清代中期流行于水田、林峤、木江坪等乡镇一带,表演技法和套路达十余种,是凤凰县民间传统艺术中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遗产编号 ⅳ-11 所属地区 广东·梅州·五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梅州五华县 申报日期 2006 五华提线木偶戏是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五华提线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悬丝戏”; 木偶造型精细,形体高大(高度约为90 厘米),操纵木偶的线多达14 至20 条。演唱以汉调为主,间唱客家山歌、民歌、采茶小调,对白用客家方言;曲...
遗产编号 ⅳ-12 所属地区 广东·潮州·潮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潮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俗称纸影戏。是杖头木偶的一种,体形较小,其主要特点是这种木偶靠三根铁枝操纵表演,主竿置于偶人背部中间,侧竿分置于左右两臂,由艺人在幕后操纵。潮州铁枝木偶于明代从福建传入潮汕的皮影戏演变而来,形成于清代。其发展过程是由平面剪影逐步经历“阳窗纸影”(平...
遗产编号 ⅳ-13 所属地区 广东·汕尾·陆丰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陆丰市 申报日期 2006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惟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惟一的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
遗产编号 ⅳ-5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东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泰安市东平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勾勾"的流传地域很广,随流传地区的不同,又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惠民一带叫"河西柳".武城、夏津、高唐、茌平、堂邑、临清一带叫"四音戏". 一、简介 "一勾勾"是由高唐一带的鼓子秧歌衍化而成的地方剧种。由于其唱腔在每个上、下句结束时,总要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